4月15日,云南民族大学党委在雨花校区召开本科教学工作会。出席会议的有省教育厅领导、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本科专业负责人、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公共课教研室负责人、教师代表、教学督导代表及学生代表。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导向和重点要求,为未来5至15年的高等教育发展擘画蓝图。“办好高等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本科不牢、地动山摇”,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本科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以本为本,落实深化学分制改革任务,建设高质量本科教育。
2022年1月召开的全省教育工作会,指出当前云南教育发展处于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叠加期、政策红利释放期、蓄积势能迸发期,机遇大于挑战。会议强调要创新推动云南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启动实施高等教育“121”工程,提升高等教育服务发展的能力,稳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积极响应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建设发展要求,云南民族大学坚持以云南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结果为导向,以一流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为契机,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紧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态势新动向,持续深化学分制改革。学校全力筹备党委本科教学工作会,是为进一步提升学校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举旗定向,更为深入推进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凝心铸魂。
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白玉兵代表省教育厅讲话。他说,云南民族大学在迈进第二个百年新征程的开局之年、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在全校范围内召开本科教学工作会正当其时。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发展、结构优化调整、全面提质创新的新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白玉兵处长希望民大要在肯定成绩中保持定力、坚定信心,要在把握方向中回归初心、回归质量,更要在开拓争先中埋头苦干、勇毅前行。
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李若青作了题为《围绕核心任务 开启十大工程:云南民族大学深化学分制改革进展报告》的专题报告。她围绕深化学分制改革阶段及核心任务、深化学分制改革进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化学分制改革推进的重点工作四个方面展开。李若青指出,学校要把深化思想认识、突出主体意识、完善配套措施、改善资源调配、提升内涵建设等作为促进本科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持续深化学分制改革,积极推进本科教育教学的发展。
校党委委员、副校长苏丽春作了题为《以专业综合评价为抓手,促进专业建设内涵发展》的专题报告。报告深入回答了“三轮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我校情况如何?如何解读我校三轮本科专业综合评价结果?目前学校专业综合评价结果在全省处于什么水平?专业综合评价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对照专业综合评价指标,我们的弱项和短板在哪里?贯彻落实‘增A去D’计划,强弱项补短板,我们要怎么做”等问题。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张桥贵作了《识事 谋事 干事:深化学分制改革任务 共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主题发言。他重点解读了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趋势、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挑战、当前需要重点落实的工作三个板块,为学校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分析形势、找准问题、明确方向。
张桥贵强调,身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新阶段浪潮中的教师,一定要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要学会识事、谋事、干事,要树立“局内人”意识,更要明确好教师的第一职责就是“教书育人”,主动融入学校“抓好引领、抓好示范、抓好机制、抓好队伍、抓好实践、抓好课程”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坚守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与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尊重教育规律,凝心聚力,以深化学分制改革和专业综合评价为推手,围绕“建设一流专业,夯实一流课程,培养一流人才”,抓好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打好高质量本科教育的攻坚战、持久战,为高水平民族大学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最后,校党委书记陈鲁雁以“破解民大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之难”为主题,作总结讲话。他指出,本科教育是民大的立命之本、发展之本,抓住了这一关键,其他工作才能纲举目张,而民大的本科教学改革已经走到了“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阶段,走到了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阶段。我们手握的是民大高质量内涵发展的接力棒,我们培养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我们面临的是这代民大人必须回应的时代命题、质量命题、发展命题。
陈鲁雁强调,今天的大会是一个转折点,过去我们在宏观上抓思想、抓理念、抓制度,让思想转过来、理念新起来、制度立起来了;在中观上抓专业结构、抓“四自”权利、抓工作机制,让结构优起来、权利大起来、机制顺起来了。当前,民大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难”,集中体现为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今后,要“破解民大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之难”,要从“部署”向“落实”转变,从“外在”向“实质”转变,从“有形”向“有效”转变,从“宏观中观”向“微观”转变,未来的工作重点就是在微观层面上抓专业实力、抓课程质量、抓教师育人。
他说,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本科教育教学是学校的立校之本,也是全体教职工的立身之本。从国家层面的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到云南省和学校的现状,目前学校要重点落实的工作仍然是“以本为本”和“四个回归”,重点就是要突出本科教学的核心地位,练好内功、增强内涵,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脚踏实地的改革和研究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提升工作质量和效能。
他要求,要聚焦专业对标争先。开展“顶层对标”行动,用好典型引路法,每个专业都主动寻找一两个国内顶级的专业,对标他们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教学规范和质量保障,看看别人怎么做,哪些是我们可以学习借鉴的,哪些是一时做不到、但可以逐步完善的。开展“底部抬高”行动,各个专业对照《国标》和专业综合评价指标,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坚持质量导向、产出导向、学生成才导向,构建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贯通、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贯通、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贯通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这两个行动,把专业建设重点从结构优化转向实力提升。
他要求,要聚焦课程提质增效。首先要解决标准问题,全面推行课程质量标准,逐步将全校所有课程“过一遍筛子”。其次解决激励问题,课程评价等级与课酬挂钩,A、B、C类课程分别对应3倍、2倍、1倍的课酬,D类课程逐步淘汰。最终掀起课堂教学革命,通过课程等级评价、课程中心云平台、一流课程建设工作坊、课程思政研究中心等四个方面为课堂教学革命搭好台子、铺好路子;要用好项目工作法,在校级教改项目中设立“课程建设和改革专项”,每年推100门课程,重点是增加学生学习负荷、创新课程教学设计、实行过程性评价、试行教考分离等方面,让基础稍弱的课程全面过硬,让具备条件的课程脱颖而出。
他要求,要聚焦教师教书育人。当前最重要的是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和本科生导师这三支队伍要行动起来。只有当普通教师都动起来,我们的改革才能说是成功的。因此,一方面要发挥好“推”的内生力量,作为高校教师,要自觉回归教育的本质、坚守教育的初心,把时间和精力聚焦到教书育人的主业、立德树人的使命上来,让教学从“良心活”变成“内心活”,这是高校教师的分内之责、当然之责。另一方面要发挥好“拉”的激励力量,借学校绩效工资、人事制度改革的东风,变革资源配置方向、绩效分配导向、考核评价取向,向一线教师倾斜,向教研教改倾斜,向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本科生导师倾斜,让潜心教书的有施展才华的舞台,用心育人的有物质精神的肯定,积极教改的有名利双收的激励,推动发展的有多元向上的渠道,要让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本科生导师成为令人羡慕的岗位,民大人人争做“教书匠”、争做“大先生”。
他强调,学校要深度融入社会发展进程,紧盯国家战略需求,主动肩负服务国家、区域、行业的神圣使命,高度关注世界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面对的共同挑战,通过与高等教育的理念革新相结合,与学校的改革发展相结合,充分发挥绩效分配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巩固办学点收缩和专业调整的成果,加大“四新”专业建设力度。各学院要明确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职责,更要扎实抓好落实,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与学院的技术创新相结合,与金专、金课建设相结合,落实好一流专业建设验收工作,源源不断输出高素质人才、高端科技成果和先进文化。(文/教务处 课程教师学生中心 图/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