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劳动教育实践,丰富学生校园生活,2025年9月28日至29日,云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教育集团开展“乐享秋日实践,赋能成长启航”主题秋游综合实践活动。教育集团全体师生走进五谷粮田农场,以金黄田野为课堂,在丰收场景中开启沉浸式劳动教育体验,让“自然滋养成长,劳动点亮智慧”的理念落地生根。
以“掰玉米”活动开启农事启蒙,学生亲手收获金黄饱满的玉米,在协作劳作中感知“春种秋收”的自然节律,既锻炼了手部力量,也培养了团队配合意识;后续“扎染工艺体验”两项活动,将劳动与艺术巧妙融合——浸染布料的过程中,学生既能感受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又能激发自身的审美创造力,让劳动教育温柔浸润童心。
掰玉米
聚焦“薄荷膏制作”“掰玉米”两项实践:学生亲手采摘新鲜薄荷叶、熬煮薄荷汁液、分装成膏,在选材、熬制、装罐的全过程中,了解薄荷的药用价值,感受手工制作的细腻匠心;走进田间参与农事,在亲近土地的同时,掌握掰玉米、摘果实的基础技能,慢慢明白“劳动创造价值”的内涵,在自然探索与手工实践的结合中,逐步培养观察力与动手实践力。
掰玉米
围绕“手工牛奶皂制作、手工艾条制作、田间掰玉米”展开:从牛奶皂的测量油脂、加入牛奶,到艾条的挑选艾绒、卷制紧实,学生在手工制作中学习实用技能,真切感受“变废为宝”与“草木利用”的劳动智慧;走进田间弯腰掰玉米,在亲手劳作中深刻体会粮食来之不易,传承“耕读传家”的文化基因,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正确价值观。
香薰蜡片
开展“挖红薯”“制作艾条”“制作鸡毛毽子”三项活动:挖红薯时,学生亲手探索土壤与作物的生长奥秘,直观感受大地的馈赠;制作艾条是自然与技艺的结合,学生在选绒、卷制中传承实用技能;制作鸡毛毽子则是废旧材料的创意转化,学生搭配羽毛、固定底座,在动手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让劳动教育充满趣味。
以“挖红薯”“薄荷凉膏”为载体:挖红薯时,学生能直观认知土地孕育生命的力量;通过薄荷凉膏的制作,融合美学与化学知识,既提升艺术审美,又培养科学素养;最终实现劳动与艺术、科学的多元融合,为全面发展赋能。
制作竹节人
聚焦“竹节人制作”“挖红薯”两项实践活动:通过竹节人制作传承传统工艺,学生在锯竹、钻孔、组装的过程中,锻炼动手能力与工程思维;参与挖红薯等田间劳作,毕业生以实际劳动致敬自然,深刻领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哲理,为即将开启的新成长旅程积蓄力量。
挖红薯
作为呈贡地域文化名片的宝珠梨,成了此次秋游的“特色体验课”。孩子们踮着脚尖、托着小筐,小心翼翼摘下挂满枝头的宝珠梨,指尖触到梨皮的清甜,耳边听老师讲宝珠梨的种植故事。咬一口脆嫩多汁,把呈贡的地域味道尝进嘴里,也把文化的小种子悄悄种进心里。
此次“乐享秋日实践,赋能成长启航”主题活动,不仅是对“五育融合”教育理念的生动诠释,更是民大附小教育集团深化劳动教育的重要实践。通过“田野课堂”的沉浸式体验,学生在自然中学习、在劳作中成长,既掌握了实用技能,又涵养了劳动精神,为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未来,民大附小教育集团将继续以“实践育人”为抓手,构建更多元、更生动的成长平台,让每一位学生在体验中收获,在实践中启航,真正实现“自然滋养成长,劳动点亮智慧”的教育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