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教育集团校长谢静、教育集团副书记陆自彬、教育集团副校长田杰、杨昊民及教师发展部主任赵彩英老师的带领下,跟岗研修教师们走进校园,参观了解学校办学情况、党建品牌、育人场域、美好走廊等设计理念。民大附小优美的校园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给参训教师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专业赋能,聚焦教育实践
专题讲座,聆听教育之声
以“双减”为背景,以学校教育新样态为基石,从美好教育的课程构建、教师队伍、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等方面介绍。
首先,由云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教育集团校长谢静以《基于“双减”背景下学校教育新样态的重构策略》为题,聚焦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实践路径,围绕政策导向与教育本质的深度融合,提出系统性重构策略。在育人模式变革层面,强调"融合式教育",通过项目式学习、跨学科融合和个性化成长档案,构建“五育并举”的立体化育人体系,突出学生核心素养与终身发展能力的培养。课程变革聚焦"减负提质"双目标,以"大概念"整合重构课程图谱,推行分层作业设计与实践性学习任务,打造"基础+拓展+探究"的三维课程结构,实现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统一。教师队伍重构着力于角色转型与专业赋能,通过组建"学科+育人"双导师团队、建立教师发展共同体、完善增值性评价机制,推动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向"成长导师"跨越,形成适应新样态教育的复合型师资力量。三者协同发力,旨在构建轻负高效、充满活力的教育生态,真正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任务。
教育集团各校区指导教师以“美好课程”为主题,分别介绍了沐春校区的“4M课程”及思政课案例库建设、洛龙校区的“阅”课程及斗南校区的“花慧”课程,从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实施路径的探索及真实的课程案例,为研修教师打开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路。
教育集团指导教师以“美好教师”团队建设为切入点,从学校校本研修体系——学科教研模式——师徒结对工作——工作室活动——跨学科教学案例等方面介绍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前行之路。
《向下扎根 向上探索——“四层面 多手段”校本研修培训体系》
学科教研活动主题交流
《“教研训一体化”模式下的语文组建设》《"慧"玩数学 “智〞动思维:数学学习新视角》
名师工作室经验交流
《“数”业有专攻 “研”思共前行》
跨学科案例主题交流
《打破学科壁垒 开启跨界成长》
教育集团指导教师从遵循基础教育的育人规律,立足小学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工作机制,构建起“机制赋能、思想为基、多点发力、持续优化”的思政一体化建设体系,推动学校思政教育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实现系统性提升,为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奠定坚实基础。
《让每一朵花听见绽放的声音——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个性化育人实践》
《花“漾”德育共成长,浸润童心向未来——民大附小斗南校区德育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破译成长密码:一年级新生多维素养培育的协同实践》
《心育润成长,花开满校园》
在专题研修期间,指导老师们秉持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倾尽全力将所学知识与经验毫无保留地与研修老师分享,老师们亦紧紧抓住每一次交流契机汲取丰富的实践经验。
教育集团41位教师分别进行了语文、科学、美术、数学、道德与法制等学科,共计88节随堂及18节优质课展示。老师们立足新课标,聚焦核心素养,设计学习活动启迪学生思考、探讨、研究。孩子们善于倾听、乐于分享、主动创造,呈现出一幅幅生机盎然的学习画面,给在场的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留下了深刻印象。
随堂课展示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教育集团校长、教育部“双名工程”教学名师、云南省基础教育领域教学名师谢静以《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单篇教学》为题,从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出发,结合案例从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如何落实、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难点突破等内容,生动地解读“教学评一体化”的整体设计,评价前置的理念,真正让老师们懂得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去哪里?过程中引导学生知道如何去?最后验证是否到达?与会教师受益匪浅,为老师们今后更好的落实新课标精神,把握课堂变革的方向作了有效指导。
研讨交流,共探教育真谛
潜心向学,方能问道远方;交流研讨,方能探寻真谛。跟岗研修的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立足学校管理、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学科教学阵地等方面进行了分组讨论,在理论基础上进行深入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交流讨论,为学校品牌、教师队伍、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升助力。
名校长班参训教师交流讨论
教育之路,步履不停。云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教育集团将持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双向赋能中助力省内外研修项目参训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为云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教育集团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