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教育集团

【民大附小教育集团】N课程

作者: 发布时间: 2025-09-29 浏览次数: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教育集团始终践行“以习惯奠基人生,用兴趣引领发展”的办学目标,持续深化课改。以循证融合式学校教育体系为依托,升级“4M”课程,形成“1+M+N”课程,全面提升教育教学品质。我们积极响应新课程方案的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课程育人功能,推动教育实践不断向前。

本学期,我们创新构建“1+M+N课程”体系,充分整合集团各校区的优质教学资源,推动课程资源共享与跨校区流动。“N课程”以项目化学习、主题式探究为主要实施方式,旨在促进学习方式变革、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这不仅是我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创新,更是以课程建设带动教师成长、以课堂重构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当九月的风拂过民大附小的校园,教师节的暖意便悄悄蔓延。云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教育集团结合斗南花卉资源,开发了跨学科主题课程 ——《把爱包进花里》。课程以 “花” 为媒,融合语文与美术学科知识,引导孩子们在亲手制作与真诚表达中,学习感恩,将 “爱” 与 “美” 传递给身边的人。

“N课程”第一课,云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教育集团副书记、校长谢静以及各校区党支部书记开展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讲话;云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教育集团副书记陆自彬、各校区校长书记分别走进班级教室,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通识课微课教学。

本次课程按学段分层开展:

低段

低段在认识花的过程中,播下爱的种子。通过认识玫瑰、康乃馨等常见花卉,学习基础的折纸或黏土花制作,并练习用一句完整的话表达祝福。这不仅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爱”与“感谢”的种子,让他们学会用最纯真的方式向家人和朋友表达情感,理解关怀与温暖的具体意义。

中段

中段在色彩与文字的碰撞中,发现表达的力量。中段学生开始学习花束的色彩搭配与高低组合,并尝试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创作一段祝福文字。课程引导他们发现美、创造美,在亲手设计简易花束的过程中,将内心的情感与外在的美感相结合,让表达更生动、更富有感染力,进一步提升了审美情趣和跨学科应用意识。

中年级的孩子们则用卡纸剪出创意与用心。他们仔细比对模板,握着剪刀小心翼翼地裁剪出各异的花型,随后,他们将剪好的花瓣一一粘贴、组合,再拼装在漂亮的信封上,一束束精致立体的卡纸花束便跃然眼前,而最让人感动的是她们将自己对老师的爱意与感谢写在纸上,藏在了每一份的信封里,而每一处的细节都彰显着成长中的细致与专注。

高段

高段在文化与创意的融合中,传递更深的情意。高段课程要求学生深入了解 8-10 种花卉的花语及文化内涵,独立完成主题花束的设计与立体包装,并创作一篇优美的贺卡文字。这不仅是对审美、创意和动手能力的综合考验,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浸润。学生在为特定对象(如母亲、老师)设计作品时,需要思考文化象征、情感需求和表达技巧,从而将 “感恩” 这一主题教育落到实处,学会用更成熟、更富内涵的方式传递爱与祝福。

高年级的学子们带着对老师的深切感恩,亲手包装鲜花。他们挑选饱满的花材,学习修剪枝叶、搭配色彩,再用素雅的包装纸细细包裹,最后小心固定,连打结的弧度都透着用心。当带着淡淡花香的鲜花束递到老师手中时,花朵的芬芳与学子们的真诚交织,成为最动人的节日祝福,也诠释着责任与感恩的传承。


从彩泥的稚嫩到卡纸的精巧,再到鲜花的芬芳,三束花串联起孩子们的成长轨迹,也承载着师生间最温暖的联结。这束“爱”的花束,不仅是节日的献礼,更是校园里最美的风景。它播下的感恩种子,终将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伴随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温暖前行。而那些藏在花束里的心意,也将成为老师们心中永不褪色的记忆,续写着教与学的美好篇章。

《把爱包进花里》课程以 “感恩” 为核心,以 “花” 为情感载体,巧妙地将地方文化资源转化为生动的育人实践。这门课程通过跨学科的融合实践,有效落实了 “活动育人”、“实践育人” 和 “文化育人” 的要求,让德育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可感、可知、可行的温暖体验。它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感恩与美好的种子,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具有深远意义 —— 因为它让我们懂得,无论来自哪个民族,对家人的爱、对朋友的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是我们共同的情感底色,是连接我们心灵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