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不端行为是指违反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的行为,国际上一般用来指捏造数据(fabrication)、篡改数据(falsification)和剽窃(plagiarism)三种行为。但是一稿多投、侵占学术成果、伪造学术履历等行为也可包括进去。学术不端行为比较公认的定义可以参见:学术不端是指在提出项目建议、开展项目研究、或在学术评审中,抑或在发表(报告)研究结果时存在捏造(fabrication)、做假(falsification)或抄袭(plagiarism)的行为。
(1) 捏造指造数据或造结果,并写入记录或报告;
(2)做假指故意操控研究材料、设备或研究过程,或篡改或删除数据或结果,以致相关记录无法准确反映该研究;
(3)抄袭或剽窃指套用他人的思想观点、方法、结果或是文字却没有做出明确说明;
(4)学术不端不包括诚实的错误或观点之不同。
在学术论文发表过程中,根据Elsevier之前统计,常见的有违学术伦理的行为有:(1)抄袭(45%),(2)一稿多投/多发(22%),(3)研究造假(13%),(4)不当署名(11%),(5)利益冲突(9%),(6)侵占他人研究结果(5%),(7)评审人偏见(1%)等等。
(一)北京建筑大学季节等涉嫌学术不端
经查,2022年季节组织线上会议,安排有关人员收集可能的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信息,并在会后由季节和他人联系了部分专家;2023年,季节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形式为自己申请的重点项目(未获资助)向多位潜在的评审专家请托。
决定取消季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和参与申请资格3年(2023年12月26日至2026年12月25日),取消季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资格5年(2023年12月26日至2028年12月25日),给予通报批评。
(二)华北电力大学杨立军涉嫌学术不端
经查,杨立军在2022年和2023年连续两年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均未获资助)过程中,通过发送邮件等方式向多位潜在的评审专家请托。
决定取消杨立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和参与申请资格3年(2023年12月26日至2026年12月25日),给予通报批评。
(三)宁夏医科大学成江发表的论文涉嫌学术不端
经查,涉事论文存在买卖实验研究数据、未经同意使用他人署名、在与科学基金项目无关的科研成果中标注基金项目的问题。此外,成江将该论文列入基金项目进展报告。
决定撤销成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追回已拨资金,取消成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和参与申请资格5年(2023年12月26日至2028年12月25日),给予通报批评。
教育部《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
第二十九条 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学术委员会的认定结论和处理建议,结合行为性质和情节轻重,依职权和规定程序对学术不端行为责任人作出如下处理:
(一)通报批评;
(二)终止或者撤销相关的科研项目,并在一定期限内取消申请资格;
(三)撤销学术奖励或者荣誉称号;
(四)辞退或解聘;
(五)法律、法规及规章规定的其他处理措施。
同时,可以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警告、记过、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开除等处分。
学术不端行为责任人获得有关部门、机构设立的科研项目、学术奖励或者荣誉称号等利益的,学校应当同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提出处理建议。
学生有学术不端行为的,还应当按照学生管理的相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学籍处分。
学术不端行为与获得学位有直接关联的,由学位授予单位作暂缓授予学位、不授予学位或者依法撤销学位等处理。
《云南民族大学学术不端行为调查处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
第二十四条 学校对照221号文第二十九条、第三十二条,视情节轻重对被处理人作出相应学术不端处理。在此基础上,学校按照被处理人党员、公职人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教师、学生等不同身份,对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规定》《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度,对其作出处分处理或向有关方面提出处分处理的建议。
第二十五条 学校依规对学术不端被处理人作出一定期限禁止申请承担或者参与财政性支持的科研活动以及一定期限取消相关资格处理的,同时将被处理人的信息记入科研诚信严重失信行为数据库。处理决定由学校作出的,应在决定生效后10个工作日内将处理决定书和调查报告报送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科技行政部门。
第二十六条学术不端行为涉及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社科项目、科研奖励、人才称号等的,学校将处理决定书和调查报告同时报送项目、奖励、人才管理部门(单位)。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ChatGPT、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等逐步进入大众视野,人工智能内容生成(Artifcial IntelligenceGenerated Content,简称AIGC)被广泛利用。人工智能在为科研写作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学术伦理道德问题。
2024年2月13日,一篇题为“Cellular functions of 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 inrelation to JAK/STAT signaling pathway”综述文章(Review article)在线发表在开放获取期刊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该期刊目前影响因子为 5.5,是中科院2区期刊。该论文作图被质疑采用AI作图,期刊在收到质疑后,迅速地撤稿了该文章。
图源:Elisabeth Bik
2024年3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一教授在爱思唯尔公司(Elsevier)的期刊《表面与界面》上公开发表的SCI论文,由于内容携带ChatGPT常用提示词,被网友质疑使用了AI写作忘记删除和修改。这篇论文介绍部分,疑似使用了ChatGPT的常用提示语“Certainly,here is a possible introduction for your topic”,其翻译大意为“当然,这是关于您主题可参考的介绍”。通常,论文作者会直接进行介绍部分的文字撰写,而不会写“当然,这是关于您主题可参考的介绍”等提示性的句子。学校工作人员回应,学校已关注到此事,将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处理。
图源:红星新闻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人机协同几乎已成为大势所趋,要做到让教师、学生在学习、研究中不使用 ChatGPT,基本不现实,如何利用ChatGPT,在教育界、学术界也存在众多不同的看法。但利用AI代写论文或其他科研材料的行为有悖学术伦理已成为基本共识,因为这与传统的找人代写并无二致。另外,AI代写材料需使用海量文本数据,生成的内容还可能涉及版权归属、侵犯著作权等法律风险问题。
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学位法(草案)》指出,已获学位者,如在获得学位过程中存在使用AI代写学术不端行为,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后,学位授予单位可以撤销其学位证书。虽然最终出台的文件尚未将此条正式纳入法条,但已体现出立法者对AI代写行为规制的重视。
因此在学术科研中,有必要厘清AI代写和AI辅助之间的边界,对文章“AI率”有所界定。有学者指出,这个问题应基于“创意的来源”和“决策的控制权”来辨别:AI辅助应聚焦于提供建议、生成草稿和协助研究,最终的创意和编辑决定权需掌握在作者手中;相对地,AI代写则涉及运用AI完成整个或绝大部分写作过程,缺少了使用者的深度参与和批判性思考。
1. 秉持诚信的理念:强化个人学术规范和学术诚信教育。坚持作品的独创性,如需引用他人观点,务必注明出处。时刻牢记,不论有意还是无意,不要将他人的成果据为己有。
2. 自觉接受学术伦理培训:通过参加学术伦理培训和讲座,了解学术不端的种类和危害,增强对学术伦理的认识和把握,从而提高自身的学术道德水平。
3. 诚实地记录和报告研究过程:确保研究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过程都是真实可信的。避免篡改数据或结果,诚实地报告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
4. 严格遵循引用规范:坚持准确引用、适度引用。当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文字或图片时,确保按照适当的引用格式,并清楚地标明来源。严禁抄袭他人的作品或研究成果。
5. 审慎处理合作关系:在合作研究项目或共同发表论文时,务必明确责任分工和贡献,并确立公正的合作机制,避免发生不公平的贡献分配。
6. 遵守学术发表规范:在投稿和发表论文时,确保遵守期刊和出版社的规定和要求,不要采取任何违反规定的行为,如重复发表、重复提交或一稿多投等。
7.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学术诚信是学术活动的基石,而遵守法律规定是学术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法律的保护下进行研究和教学活动,才能够可以确保学术活动的合法性和可信度。
图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法学院研究生会
编辑: 法学院团委融媒体
初审(校):司润荣
复审(校):滕文标
终审(校):婻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