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招生及培养

云南民族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简介

发布日期:2025-05-19 编辑:hxyhjxy1 浏览:

云南民族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简介

一、基本情况

云南民族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肇始于1978年云南民族学院数理系化学教研室,历经四十余年发展已成为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科研机构。学院自1985年独立建系开启本科教育,2002年随学校更名组建化学与生物技术学院,2014年院系调整后正式成立化学与环境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自成立以来,便承载着培养化学与环境专业人才的使命。

二、学科专业

学院拥有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化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硕士点。现有化学、应用化学、环境科学3个特色本科专业,其中,化学专业2019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应用化学2022年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2024年云南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化学和应用化学专业省内排名均为第2,评价结果为B级(国内一流水平),环境科学专业省内排名第3,评价结果为C级。

三、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79人,专任教师71人,外籍教师1人。专任教师中教授22人,副教授13人,全国模范教师、中科院“百人计划”、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等省级以上人才共23人次,平均年龄40岁,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91.1%,师资学缘结构主要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等双一流高校,是一支高学历、高素质、年轻化、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教师队伍和学术群体。

四、学生规模

学院目前在校学生共1895人,其中本科生1613人,研究生282人,本科生占比85%。

五、科研平台及研究成果

学院拥有2万余平方米实验教学大楼和6000余万元的现代分析仪器,包括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研究中心4个,院士工作站2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3个。近年来,学院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地厅级和横向项目40余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云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云南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云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近年来发表科研论文500余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收录的论文300余篇。在民族地区特色资源开发、生物医药研究、环境保护等领域形成了显著优势,正朝着建设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稳步迈进。

专业简介

化学专业(一本招生 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云南,面向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科学文化素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操作和教学技能,预期在毕业5年左右,能够在化学、生物、环境、材料、医药等相关领域能够胜任化学教学、分析检测、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及管理等工作且在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高素质学术型人才。

主要课程: 依托化学优势特色,围绕“共基础优势—专业方向拓展—实践教学提升”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虚拟仿真实验等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为主的核心课程体系。除学科基础课外,还开设有化学教学论、心理学、仪器分析、谱学分析、化学文献检索、实习实训等师范类和实践类课程。培养过程注重课程学习、创新实践和学科竞赛,通过实践教学与创新训练,以强化基础、提升能力、激发创新。

就业前景:毕业后继续攻读学位,能在国家机关、教育部门、科研院所、企业等从事行政管理、化学教育、分析测试、科技研发及其他工作的高素质人才。近3年平均就业率超85%,其中50%的同学留在本省就业,15%的同学进入机关事业单位,2024年考研升学率为28.96%。

应用化学专业(一本招生 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云南,面向边疆民族地区,培养具备扎实的化学理论基础、实验动手能力,掌握化工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熟悉化工生产工艺,具备较强的边疆社会责任感、人文社科素养,以及前沿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毕业生具备较好的边疆化工产业服务能力,从事化工、医药、冶炼、环保等领域工作。

主要课程:学科基础必修核心课程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群,还开设有现代仪器分析、天然产物合成、生命化学、药物化学、有机精细品化学、功能高分子材料、化工基础、化工制图、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工业分析、现代分离技术等化工特色课程及实验实训课程。

就业前景:毕业后继续攻读学位,能在国家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及石油、化工、冶金、能源、材料、医药、环保等行业从事管理、生产实践、技术研发和应用基础研究等工作。

环境科学专业(四年制本科 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云南,面向全国,以云南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碳污协同减排为总体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科研素质和道德修养;具有环境科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前沿和发展方向;具有解决复杂环境问题的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国际化视野;能在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工矿企业等单位从事环境保护领域环境监测与分析、环境评价与管理、环境修复与治理等科研、管理、教育、设计、规划工作的高素质学术型人才。

主要课程:形成了“理论+实验+实践”的创新培养体系,除四大化学、普通物理、工程类学科基础课外,开设有环境监测、环境化学、污染控制工程(水、气、固方向)、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法学、环境生态学、环境毒理学、环境规划与管理等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以及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习实训课程。

就业前景:能在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工矿企业等单位从事环境保护领域环境监测与分析、环境评价与管理、环境修复与治理等科研、管理、教育、设计、规划工作。近三年毕业生考研升学率25%,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 85%。

名师介绍

2024年 “全国模范教师”——叶艳青教授

叶艳青,女,教授。1993年7月进入云南民族大学工作,已在化学系从事教学科研工作32年,分析化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负责《分析化学》《综合化学实验》等12 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讲的《分析化学》《综合化学实验》被认定为云南省一流课程,以第一主编出版教材 4 部,主持并完成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云南省研究生优质课程项目、国家民委和多项校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先后获 20 余项省厅校级奖,其中以第一完成人获2022 年云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1 项。

叶艳青教授秉持“坚守初心,铸就匠心”的教育初心,坚持立德树人、工作认真负责,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全过程。始终以培养学生成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讲求实效,勤于耕耘、默默奉献,以真情投入激励学生,以言传身教培育学生,用爱心、智慧和魅力,换得桃李满天,赢得了学生的敬重、同行的好评、领导的褒奖,先后获得云南省优秀教师,云南省五一巾帼标兵,云南民族大学“教学名师”、“十佳师德标兵”、“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







化学与环境学院师生参加第三届云南省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

澳大利亚迪肯天学杨文荣教授到化学与环境学院进行学术交流

化学与环境学院师生到白鹤滩水电站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化学与环境学院师生到白鹤滩水电站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化学与环境学院师生参加第十九届“桃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竟赛

化学与环境学院青协参与化学实验创新大赛做志愿者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