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拟奖励项目已于2024年1月6日公示结束,我院以云南民族大学为第一单位喜获2项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这是我院近年来取得的最好成绩。
据悉,共有197个项目荣获2023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其中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1项,自然科学奖42项,技术发明奖13项,科学技术进步奖197项。我院杨丽娟教授团队《基于天然药物的有机功能分子制备及性能研究》获得云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贾丽娟教授团队《典型磷化工固废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云南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基于天然药物的有机功能分子制备及性能研究》项目简介
完成人:杨丽娟,樊保敏,李宏利,袁明龙,陈景超,袁明伟,周永云。
云南具有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天然药物及其相关研究是药物创新的源泉。但由于天然药物有效成分自身结构的因素,造成其在水溶性、稳定性等理化性能以及可控缓释方面的缺陷,影响其生物利用度及药学性能。另一方面,天然药物中有效活性成分通常结构单一且含量较少,难以分离制备,天然药物活性成分来源不足,制约了其可持续性利用。本项目针对上述科学问题,团队经过10余年的研究,首次构建了一系列天然药物的有机超分子体系,制备了一系列可降解和绿色环保的新型药物载体材料,改善了天然药物的理化性能,实现了天然药物的可控缓释,发展了天然药物及其药效团的合成新方法,新的合成方法和技术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引用,建立了类天然产物化合物库,实现了基于天然药物中间体的合成及转化应用。

图1 基于天然药物的代表性有机功能分子体系
该成果依托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人才项目及平台建设项目开展研究。项目成果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61篇,其中SCI收录46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出版专著1部。
《典型磷化工固废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简介
完成人:贾丽娟,李永辉,张冬冬,王访,冯嘉予,马林转,黄小凤
为解决我国优质磷矿消耗殆尽、中低品位磷矿加工所排放的大量尾矿和泥磷无法处置的难题,在国家“三磷”整治及“双碳”战略背景下,遵循“以废治废”的原则,项目提出原料提质、固废减排、高值转化的资源化技术思路,形成了3个核心技术体系和7项关键技术。(1)低品位磷矿高效资源化利用技术。(2)磷尾矿高值资源化利用技术。(3)泥磷多途径资源化利用技术。
成果共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8项,发表学术论文25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培养硕士研究生20名。项目成果已在多家磷化工企业实现产业化应用,近三年累计减排固体废物3.8万吨,回收泥磷3582吨,减排黄磷尾气2.9亿m3,减排SO2 1.81万t、NOx 4572.9t。成果为磷化工为行业节能减排开辟了新途径,第三方鉴定评价为“该项目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图2 代表性技术发明点“矿浆法脱硝制备硝基磷复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