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介绍:
学院现有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统计学、工商管理、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6个本科专业。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会计学、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金融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专业硕士会计、资产评估、金融、MBA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
经济学专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旨在培养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的复合型人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旨在培养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及较好的外语能力,能在(民族地区或东南亚南亚)经贸部门工作的国际经贸双语复合型应用人才;经济统计学专业注重学生经济统计方法能力训练,培养具有数据思维分析能力,有志服务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复合型统计分析人才;工商管理专业以掌握管理前沿理论和专业技能为基础,培养能够在各类经济组织、政府部门及相关机构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会计学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系统的会计学专门知识,能够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等其他社会经济组织从事会计、审计和财务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系统掌握劳动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的专门知识,能在党政机关、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大中型企业单位从事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
经济学专业:
一、专业介绍
经济学专业于1979年首次招生,2019年、2022年分别获省级、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10年经批准获得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本专业修业年限3~6年,毕业后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掌握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具备向相关学科扩展渗透的能力,能够胜任民族地区地方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等单位的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专业核心课程:金融学、财政学、统计学、会计学、当代中国经济、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资本论》选读、发展经济学、国际经济学。
三、师资力量
该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6人,教授4人,副教授7人。教师团队中有教指委副主任1名、云南省卓越青年教师1名;4名省、国家社科成果评审、鉴定专家,多人受聘省级政府部门决策咨询专家。教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科研教研成果丰硕,学科优势显著。
四、毕业去向
近3年来,经济学专业升学率超20%,毕业生赴中央财经大学、首都经贸大学、云南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就业率超85%,就业去向多为大型商业金融机构、著名央国企、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以及省内外知名上市公司。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一、专业介绍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于2007年首次招生,2010年经批准获得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2012年进一步拓展学科领域,新增“国际贸易学”培养方向。2022年被教育部评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本专业修业年限3~6年,毕业后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理论基础,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及较好的外语能力,能在(民族地区或东南亚南亚)外贸部门、外资企业从事国际贸易与经济金融工作,或在政府机构从事管理、调研以及宣传策划工作的国际经贸双语复合型应用人才。
专业核心课程:财政学、金融学、会计学、统计学、经济法、国际贸易谈判与礼仪、国际商法、国际经济学(双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学(双语)。
三、师资力量
该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2人,教授2人,副教授3人,海外知名大学学历占比42%。专业教师经常性到东南亚地区的部分大学开展访学活动,具备丰富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国际化的教学视野和实践机会。
四、毕业去向
近3年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升学率超17%,毕业生赴中央财经大学、首都经贸大学、云南大学、英国华威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就业率超90%,就业去向多为大型商业金融机构、东南亚地区跨国公司、政府国际贸易管理部门以及省内外知名上市公司。
经济统计学专业
一、专业介绍
经济统计学专业于2006年首次招生,2010年经批准获得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现有在校生215人。本专业修业年限3~6年,毕业后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才兼备、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和统计学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现代经济的基本方法和多种统计分析工具,具有国际视野,熟悉中国经济运行与改革实践,擅长运用经济统计信息资料进行经济定量分析及管理,具有创新创业能力,数据思维分析能力,有志服务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扎根基层的复合型经济管理与统计分析人才。
专业核心课程:统计学、金融学、计量经济学、国民经济统计学、企业经营统计学、时间序列分析、市场调查与预测、应用多元统计分析、金融统计学。
三、师资力量
该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3人,教授3人,副教授4人,二级教授、南箐人才1人,校级学科带头人2人。教师多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华东科技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多位教师被聘请为政府统计局等部门咨询专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骨干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累计获国家级奖项20余项,省统计局等政府部门级奖项70余项。学科优势显著。
四、毕业去向
近3年来,经济统计学专业升学率超10%,毕业生赴厦门大学、云南大学、深圳大学、马来亚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就业去向多为国家统计局、国家税务局及中国人民银行等职能部门,银行、保险公司、央(国)企投资公司、咨询机构、新能源类等制造业企业、网络平台公司、中小学等教育机构。
工商管理专业
一、专业介绍
工商管理专业于2002年首次招生,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1年获批工商管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24年专业综合评价上升为省内第三。本专业修业年限3~8年,毕业后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新一轮产业革命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积极向上人生理想、坚定爱国主义情感,具备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富有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本专业课程设计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掌握工商管理前沿理论和专业技能为基础,激发和培养企业家精神和创新创业精神,能够在各类经济组织、政府部门及相关机构从事管理工作。
专业核心课程:管理学、会计学、创业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信息系统、市场营销、运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公司治理。
三、师资力量
该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3人,教师团队全部拥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云南省“兴滇英才”青年人才2人,云南省中青年社科专家2人,云南民族大学高层次人才“南菁计划”2人。多名青年教师获得省级、校级教学比赛奖,教师团队获得省部级以上项目二十余项,论文百余篇,多篇案例研究入选全国百优案例,为多级政府相关部门提供的发展思路、规划纲要以及政策建议获得批示并采纳。
四、毕业去向
近三年来,工商管理专业升学率超10%,毕业生赴多所国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就业率超过90%,就业去向多为省内外知名上市公司、著名央国企以及国家税务部门。
会计学专业
一、专业介绍
会计学专业于2010年首次招生,是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现有会计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会计(MPAcc)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云南省高级会计人才(涉外类)培养基地。本专业修业年限3~5年,毕业后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国家、特别是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文化素质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备扎实的经济管理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会计学专门知识,熟练掌握现代会计管理理论及管理方法,了解会计学前沿动态和实践现状,具有国际视野、本土情怀、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沟通技能,能够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经济组织等机构从事会计、审计和财务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
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导论、经济法、税法、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1、中级财务会计2、高级财务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会计信息系统、会计职业道德。
三、师资力量
该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5人,教授3人,副教授4人,教师多毕业于湖南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云南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教师队伍中含云南省会计领军人才、云南省兴滇英才计划青年人才与多位云南民族大学教学名师。部分教师在会计师事务所与上市公司担任合伙人或者财务咨询专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大部分教师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财务能力竞赛并取得名次。
四、毕业去向
近3年来,会计学专业升学率约10%,毕业生赴暨南大学、澳门大学、广州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就业率超80%,就业去向多为国有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税务、财政等政府部门以及省内外知名上市公司。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一、专业介绍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于1997年首次招生,2017年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2018年被列入校级品牌专业,该专业是省内开设最早、培养规模较大和实践特色鲜明的专业。本专业修业年限3~6年,毕业后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管理学和经济学基础,系统地掌握劳动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的专门知识,熟悉国家人力资源管理的方针、政策及法规,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组织协调及领导能力,能在党政机关、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大中型企业单位从事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课程:劳动经济学、战略管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市场营销学、薪酬管理、运营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创业学、公司治理。
三、师资力量
该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2人,教授3人,副教授2人。教师多毕业于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近年来,专任教师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50余篇,获得教育部、云南省人民政府等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20项,指导学生获得20余项省部级以上创新创业成果。
四、毕业去向
近3年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升学率超5%,毕业生赴辽宁大学、湘潭大学、南昌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就业率超85%,就业去向集中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机关事业单位的人事处、企业的人力资源部等部门和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