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函授)人才培养方案
一、入学要求
该专业面向社会招生,具有国民教育系列高等学校或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构颁发的大学专科毕业证书或专科以上毕业证书可报名参加成人高考,报名时须交验经教育部审定的国民教育系列高等学校或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构颁发的大学专科毕业证书或专科以上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录取后经教育部审核,专科或专科以上毕业证书编号与教育部数据符合可就读。
二、培养目标及规格要求
本专业培养政治合格、德才兼备,在专科的基础上深入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文学阅读、鉴赏、评论能力以及较强的语言文学表达能力,能在教育、新闻、出版等系统,宣传部门、党政军机关以及其他事业单位从事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科研和创作,或从事宣传、编辑、记者、公共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三、教学计划
(一)专业类别、学习形式及学制
文史类、函授、学制三年
(二)学位授予
学生完成规定课程学习,各门成绩合格,并通过相关学位课程考试和符合有关规定,可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三)主要课程设置及其简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学英语、形势与政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语言学概论、美学原理、社会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文学史(上下)、文化学、秘书学、民俗学、比较文学、教育学、当代西方名著赏析、教育心理学、中学语文教材教法、文艺学专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本课程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为自觉地坚持党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大学英语: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能以英语为工具进行交流;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打下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形势与政策:本课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是高校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该课程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始终是立德树人,其教育目标和内容既要涵盖世情、国情、党情、社情、民情、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又要符合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发展和能力培养的要求,侧重体现导向性、时代性针对性和时效性。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本课程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飞跃和两大理论成果。通过教学,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及其对当代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规律,认识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把握新世纪新阶段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宗教观和祖国观,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增强在党的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语言学概论:本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系统讲授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语言学的分支和语言学流派。包括语言的本质、语言的起源、语言的发展;人类语言的结构系统——语音、语义、词汇、语法和语用的基本理论等。此外,还介绍世界语言的概况和分类,介绍国内外语言学的新进展。目的使学员树立科学的语言观,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具备运用语言学的科学方法分析语言现象能力。
美学原理:本课程以研究美学问题为主旨,不拘东、西方或一家一派,首先区分美学原理探讨的范围,在对东、西方美学发展线索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将重点定位在审美心理研究和探讨上,使学员在对美学史有一定了解的同时,对美学探讨的诸范畴有初步认识,并能将所学知识与审美经验结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本课程主要是帮助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要求学生懂得近现代中国是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渐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中国文学史(上下):本课程主要讲授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包括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独特道路和规律,历代重要的作家和代表作品等。以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和重要作品为主线,“史”的线索较为简略,重点对作品的思想和艺术进行分析和评述,使学员在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主要脉络的同时,着力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文化修养。
文化学:本课程是本专业的选修课。旨在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扩充学员的文化知识,加强学员的文化修养。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文化的概念、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概要、西方文化发展概要、中西文化比较、文化和社会、文化与人生等。
秘书学:本课程是以秘书辅助管理活动的规律为研究对象,以秘书工作活动的基本范畴为研究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秘书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原理,理解秘书工作基本特点、原则,并通过一定的理论学习和课堂讨论,了解秘书工作的基本程序,为将来做好秘书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民俗学:本课程将重点介绍民俗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知识,其中包括神话、故事、传说、歌谣、民间节日、民间游戏、人生礼仪、民间建筑、民居饮食、民间服饰和民间美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对民俗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对民俗的起源、产生和发展,民俗的基本分类,民俗与文化,民俗与生活,民俗与国民性等诸多问题,以及民俗在文化保持和传承中的重要作用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比较文学:本课程通过大量比较文学研究事例,在跨文化的文学视野中,揭示中外文学的异同和特点,并分析其深层的文化原因,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开阔其人文视野,培养其文学、文化的比较意识和发散性思维能力,为学习其他英语专业人文课程奠定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是帮助学生掌握比较文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研究方法。
教育学:本课程主要研究教育的起源、教育发展形态、教育本质、教育与人、教育与社会关系中反映出的基本特点与规律;介绍对当今教育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哲学思想和基本理论,为各教育专业的课程的研习打下基础。
当代西方名著赏析:本课程通过对当代西方文学作品的分析介绍,一方面使学生对西方文学的发展脉络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在文学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文学作品的基本结构、表现内容、著名形象、艺术成就等都能有所了解,另一方面也培养和熏陶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帮助学生提高文学审美趣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作品介绍和对作品的理性,分析有机结合,将课堂的导读和课外的阅读要求有机结合,做到从个案分析入手,深入到对文学普遍性理论的介绍和对文学发展规律的介绍;从具体作品入手,关注到对学生修养、品格的培养,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与审美情趣,以配合当前的素质教育。
教育心理学: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增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自觉性和预见性,同时也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本课程是研究中学语文教学的科学,属于现代教育科学的范畴。它是以语文教学为认识客体,以正确的语文教学观和科学的语文教学方法论构成的完整的认识体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语文教学规律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自觉地按教学规律开展教学工作;掌握语文教学的具体方法、方式、技能和技巧,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的能力,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文艺学专题:本课程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文艺学是文学实践的理论总结,又受到文学实践的检验和修正,并给文学实践以指导。文艺学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文艺学三个部分紧密联系、互相包容,组成一个有机整体。文学理论既从文学史和文学批评中吸收养分以促使自己理论体系的形成,又给文学史和文学批评提供一定的理论观点、方法、准则和范畴。
(四)指导性教学进程表
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函授)教学进程表
课 程 类 别 | 序 号 | 课 程 名 称 | 考试方式学期分配 | 学时分配 | 面 授 与 自 学 数 比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
总 学 时 数 | 面 授 时 数 | 实 验 时 数 | 自 学 及 作 业 | 一学期 | 二学期 | 三学期 | 四学期 | 五学期 | 六学期 |
|
面 授 时 数 | 自 学 时 数 | 面 授 时 数 | 自 学 时 数 | 面 授 时 数 | 自 学 时 数 | 面 授 时 数 | 自 学 时 数 | 面 授 时 数 | 自 学 时 数 | 面 授 时 数 | 面 授 时 数 |
|
考 试 | 考 查 |
|
通 识 课 | 1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1 |
| 128 | 32 |
| 96 | 1:3 | 32 | 96 |
|
|
|
|
|
|
|
|
|
|
|
2 | 大学英语 | 1 |
| 128 | 32 |
| 96 | 1:3 | 32 | 96 |
|
|
|
|
|
|
|
|
|
|
|
3 | 形势与政策 | 1 |
| 128 | 32 |
| 96 | 1:3 | 32 | 96 |
|
|
|
|
|
|
|
|
|
|
|
4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2 |
| 128 | 32 |
| 96 | 1:3 |
|
| 32 | 96 |
|
|
|
|
|
|
|
|
|
专 业 课 | 1 | 语言学概论 | 1 |
| 128 | 32 |
| 96 | 1:3 | 32 | 96 |
|
|
|
|
|
|
|
|
|
|
|
2 | 美学原理 | 2 |
| 128 | 32 |
| 96 | 1:3 |
|
| 32 | 96 |
|
|
|
|
|
|
|
|
|
3 | 社会学 | 2 |
| 128 | 32 |
| 96 | 1:3 |
|
| 32 | 96 |
|
|
|
|
|
|
|
|
|
4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2 |
| 128 | 32 |
| 96 | 1:3 |
|
| 32 | 96 |
|
|
|
|
|
|
|
|
|
5 | 中国文学史(上) | 3 |
| 128 | 32 |
| 96 | 1:3 |
|
|
|
| 32 | 96 |
|
|
|
|
|
|
|
6 | 文化学 | 3 |
| 128 | 32 |
| 96 | 1:3 |
|
|
|
| 32 | 96 |
|
|
|
|
|
|
|
7 | 中国文学史(下) | 3 |
| 128 | 32 |
| 96 | 1:3 |
|
|
|
| 32 | 96 |
|
|
|
|
|
|
|
8 | 新闻采访与写作 | 4 |
| 128 | 32 |
| 96 | 1:3 |
|
|
|
|
|
| 32 | 96 |
|
|
|
|
|
9 | 秘书学 | 4 |
| 128 | 32 |
| 96 | 1:3 |
|
|
|
|
|
| 32 | 96 |
|
|
|
|
|
10 | 民俗学 | 4 |
| 128 | 32 |
| 96 | 1:3 |
|
|
|
|
|
| 32 | 96 |
|
|
|
|
|
11 | 比较文学 | 5 |
| 128 | 32 |
| 96 | 1:3 |
|
|
|
|
|
|
|
| 32 | 96 |
|
|
|
12 | 教育学 | 5 |
| 128 | 32 |
| 96 | 1:3 |
|
|
|
|
|
|
|
| 32 | 96 |
|
|
|
13 | 当代西方名著赏析 | 5 |
| 128 | 32 |
| 96 | 1:3 |
|
|
|
|
|
|
|
| 32 | 96 |
|
|
|
14 | 教育心理学 | 6 |
| 128 | 32 |
| 96 | 1:3 |
|
|
|
|
|
|
|
|
|
| 32 | 96 |
|
15 |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 | 6 |
| 128 | 32 |
| 96 | 1:3 |
|
|
|
|
|
|
|
|
|
| 32 | 96 |
|
16 | 文艺学专题 | 6 |
| 128 | 32 |
| 96 | 1:3 |
|
|
|
|
|
|
|
|
|
| 32 | 96 |
|
| 20 | 合计 |
|
| 2560 | 640 |
| 1920 | 1:3 | 128 | 384 | 128 | 384 | 96 | 288 | 96 | 288 | 96 | 288 | 96 | 288 |
|
四、支持服务能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办学依托学校的人文学院的师资队伍、教学资源、设施设备。
人文学院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科研实力强的师资队伍。现有在编在岗教职工54人,其中专任教师47人。专任教师职称结构为教授12人,副教授20人,讲师15人;学历结构为博士37人,硕士10人;45岁以下的专任教师占75%。现有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39人;另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1人,《中国社会科学》外审评审专家1人,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2人,校级学科领军后备人才2人,校级学科带头人1人,云南民族大学二级教授3人,骨干教师10人。师资队伍呈现出高职称、高学历、年轻化三大特点,是一支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综合素质较高且发展潜力巨大的师资队伍。
学院教学条件优越,有供教学需要的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室、语音室和学术报告厅。有社会工作专业硕士(MSW)数据中心、个案工作实验室、小组工作实验室。学院设有图书资料室,藏有丰富的图书报刊资料,可供师生教学、科研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