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部门新闻 > 正文

喜报!我校退休教师谢本书教授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表彰


 

1230日,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在京召开,大会表彰了150个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450位先进个人。云南民族大学退休教师谢本书教授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表彰。

IMG_256谢本书,男,汉族,19365月生,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教授,1999年从云南民族大学退休,现为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系云南近代史研究领军人物。谢本书同志退休后并未放慢学术探索的脚步,40余部著作填补了多项研究空白,为近代云南历史提供了新的解读和认识。202010月,他荣获“第五届云南省兴滇人才奖”,50万元奖金全部用于捐资助学。

一、恪守初心,教书育人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谢本书同志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始终奋斗在教学科研一线。他从195923岁登上大学讲坛起,长期在云南多所大学、科研单位工作,因始终热爱教育,58岁从云南省社科联专职副主席职位上,主动到原云南民族学院(现云南民族大学)任教,先后为本科、硕士研究生开出史学理论概论,中国近代史、云南地方近代史等20多门课程。63岁退休后继续指导研究生到75岁,给硕士研究生上课至80岁。70岁被授予云南省“有突出贡献哲学社会科学老专家”,82岁被授予“全国科教兴国优秀工作奖先进个人”,84岁获云南省第五届“兴滇人才奖”。

谢本书同志秉持“史学是爱国心之源泉”进行授课,在近代史教学中,突出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围绕中国近代以来“救亡”和“振兴”这两条主线,述往事以启示后人,讲好爱国主义故事。他坚持为本科生授课,注重科研反哺教学。同学们纷纷表示,“听谢老师讲课是一种享受”,称赞他“是上天安排的恩师”,其授课“是在以往沉闷的历史专业课教学中吹来的一阵清风”。70多岁时,因学校主体搬迁至距主城区近40公里的呈贡区,他不忍心同学们来回挤3个小时的公交车听课,主动前往新校区授课至80岁,为中青年教师教书育人做出了表率。

二、深耕云岭,硕果累累

谢本书同志始终秉承服务云南、服务边疆的信念,培养的学生大多成为边疆民族地区各条战线上的骨干,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他因教学科研成绩突出,19751984年两次受邀调往北京科研部门工作,但为服务边疆而婉拒。他独创的“一事一著”“一人一传”研究方法,为云南近代史研究构建了坚实的整体框架,开辟了新的学术路径,共出版著作80部,发表论文600余篇,被学界认为是当代高产史学家之一。

退休后,他主编了《云南通史》第六卷、《蔡锷论稿》等近40余部著作,累计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就达14项。这些作品不仅填补了多项研究空白,更产生了深远的学术和社会影响。如今,他已过88岁高龄,仍笔耕不辍,每年都有数篇论文发表,每两三年就出版1本著作,其忙碌的身影经常在各种学术会议和社会公益讲座上出现,被誉为“史学园地不老松”。他始终站在马克思主义和爱国主义角度研究解读云南近代史,开辟云南近代历史研究新领域,还原云南近代历史真相,为历史人物正名,提升了云南文化自信,产生较大学术影响。

三、躬身教育,点亮梦想

谢本书同志不仅在教学和科研上严谨专注,平时的他简约朴素,但在助力教育上又是慷慨的公益者。2022年,谢本书被云南省委、省政府评为“第五届兴滇人才奖”,获奖金50万元。为奖励优秀困难学子,他将奖金全部捐献给云南民族大学,设立“谢本书教育基金”,致力于培养秉承团结、进步的民大精神,在边疆民族地区下得去、用得上、起作用的各民族优秀人才。他多次向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图书馆等捐赠个人著作及相关图书1500余册;向云南省档案馆名人馆捐赠个人档案资料、手稿及文物上百种;向云南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捐赠数十万字手抄珍稀档案资料;向湖南省邵阳市蔡锷故居纪念馆捐赠图书资料和文物,包括一套民国初年“蔡上将丧仪写真图片”等12幅,被国家评为一级文物,受到表彰。

四、枫叶正红,润物无声

退休后,谢本书同志积极投身到志愿服务和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中。在打造“银发先锋·添彩云南”品牌行动中,因成绩突出,2022年被省委老干部局评为云南省“最美银发志愿者”,制作《令人动容的云南民族大学老教授的家国情怀》微视频,推荐至教育部思政司。2023年,在教育部关工委“读懂中国”活动中,以谢本书为原型拍摄的舞台剧《朝阳晚霞相辉映,润物无声洒春晖》,获云南省教育厅关工委“读懂中国”活动一等奖,入选教育部关工委优秀舞台剧。

2021年,谢本书以85岁高龄深入滇南红河、文山的山山水水,考察滇南抗战遗址,完成省级重点课题《滇南抗战》。2022年,他积极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添砖加瓦,主持《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丰碑——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研究》项目,突出民族团结誓词碑“因党而生,因党而立”精神内核,这一开创性的成果被云南省委宣传部列为“滇版精品图书”、云南省民宗委列为“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出版。

笔耕不辍初心在,耄耋之年志弥坚。谢本书以其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怀,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和不懈追求。他的精神和成就,为年轻一代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激励着更多人投身于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中,为国家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贡献力量。

返回顶部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