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李云霞,讲师,社会学专业硕士生导师。2013年取得哲学博士学位(人类学)。从2007年1月开始在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院工作。为中国社会学学会性别社会学专业委员会,ABRN亚洲边疆研究网络和云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妇女和社会性别中心成员。分别在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挪威卑尔根大学和云南民族大学取得哲学博士(人类学),哲学硕士(社会人类学),法学硕士(社会学)和文学学士(英语语言文学) 学位。2010年1月至2月在泰国清迈大学RCSD研究中心访学。在研课题为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中老中缅边境地区跨境民族的流动与社会网络研究》;主持并结项的课题为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中老边境地区哈尼族跨境互动和认同研究》(良好结项)和云南民族大学课堂教学改革试点课程《社会工作专业英语》。主要著作为《边疆与现代性:老挝西北部社会变迁民族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即将出版);主编《环喜马拉雅区域研究编译文集二:佐米亚、边疆与跨界》(学苑出版社.2018.)和《环喜马拉雅区域研究编译文集一:环境生境与文化》(北京:学苑出版社.2017)。主要论文为Rubber’s Affective Economies: Seeding the Social Landscape in Northwest Laos.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Press 2017 ); In between Poppy and Rubber Fields: Experimenting a Trans-border Livelihood among the Akha in the Northwestern Frontiers of Laos. (Netherlands: Amsterdam University Press 2017);“民族国家建构视域下的老挝西北边疆:跨境族际互动、社会网络与本土化现代性”(《中国边疆学》2018年第八辑);“社会性别视野下的哈尼族家庭传统教育”(《民族教育研究》2004年第15卷);“哈尼族稻作文化中的社会性别角色”(《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第23卷); “哈尼族丧葬礼仪中的‘舅权’:以元阳县水沟脚村哈尼族多尼人为例”(《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第S1期23卷);哈尼族传统文化和女性生育健康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34卷)。
主要从事性别社会学、民族社会学、社会工作、社会人类学等研究。
学习及博士后研究经历
2008-2013 哲学博士(人类学) 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
2004-2006 哲学硕士 (社会人类学) 挪威卑尔根大学
2001-2004 法学硕士 (社会学) 云南民族大学
1997-2001 文学学士(英语语言与文学) 云南民族大学
工作经历
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 助教 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
2010年1月至今 讲师 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
留学与海外工作经历
2010年1月至2月(文献、史料收集) 合作单位 泰国清迈大学社会科学与可持续发展区域中心 (The Regional Center for Social Scienc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08-2013 哲学博士(人类学) 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 (Macquarie University) (导师Pal Nyiri, Chris Lyttleton, Greg Downey,合作导师Paul Cohen)
2004-2006 哲学硕士 (社会人类学) 挪威卑尔根大学 (University of Bergen) (导师Gunnar Håland, 合作导师Fredrik Barth,Hans Frode Storaas)
获奖情况
2014 云南民族大学第三届教师双语课堂教学技能竞赛三等奖
2014 云南民族大学统一战线先进个人
2008-2011 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励志奖学金
2008-2009 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研究生基金
2004-2006 挪威Norad奖学金,挪威国王奖学金
项目课题
主持课题
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一般项目《中老边境地区哈尼族跨境互动和认同研究》;项目编号:2015Y234, 在研。
参与课题
(国际教育)耶鲁大学—云南民族大学2016年环喜马拉雅区域研究夏季研讨班。
(国际教育)云南民族大学2015国际教育合作基地项目。
(国际教育)云南民族大学与挪威卑尔根大学合作办学,2005—2015年。
(国家社科基金)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民族社会工作制度和模式研究。
(省市州政府机构项目•社科)世界遗产红河哈尼梯田核心区及元阳县哈尼族的自然圣境调研。
(云南省社科规划项目)“云南回族社群传播多重认同的建构研究”。
科研成果
1. 著作
(1)李云霞.独著.《边疆与现代性:老挝西北部社会变迁民族志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即将出版.
(2)郁丹、苏发祥、李云霞主编.《环喜马拉雅区域研究编译文集二:佐米亚、边疆与跨界》,北京:学苑出版社.2018.
(3)郁丹、李云霞、曾黎主编. 《环喜马拉雅区域研究编译文集一:环境生境与文化》,北京:学苑出版社.2017.
2. 主要论文(权威刊物论文等)
(1)(with Chris Lyttleton), Rubber’s Affective Economies: Seeding the Social Landscape in Northwest Laos. in Changing Lives: New Perspectives on Society, Politics and Culture in Laos, Vatthana Pholsena and Vanina Bouté(ed.), Singapor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Press,2017 .
(2) In between Poppy and Rubber Fields: Experimenting a Trans-border Livelihood among the Akha in the Northwestern Frontiers of Laos. Trans-Himalayan Borderlands: Livelihoods ,Territorialities, Modernities. Dan Smyer YÜ and Jean Michaud eds. Netherlands: Amsterdam University Press,2017. DOI:10.5117/9789462981928/CH11
(3)“社会性别视野下的哈尼族家庭传统教育”,《民族教育研究》, 2004年第15卷.
(4)“哈尼族稻作文化中的社会性别角色”,《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与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3卷.
3. 其他论文
(1)“民族国家建构视域下的老挝西北边疆:跨境族际互动、社会网络与本土化现代性”, 《中国边疆学》(第八辑),邢广程主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2)(译文).“交互空间:边界、非法流动和领土国家如何相扣”.原文Spaces of Engagement: How Borders, Illegal Flows, and Territorial States Interlock.原文作者:Willem van Schendel (阿姆斯特丹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载《 环喜马拉雅区域研究编译文献一:环境生境与文化》,郁丹、李云霞、曾黎主编.,北京:学苑出版社,2017.
(3)“社会变迁下的老挝阿卡人生活伦理——以琅南塔省勐醒县洒腊新寨和老寨为例“,《民族伦理与道德生活研究》,杨国才等主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
(4)“稻米在红河南岸的社会生活”,《碧山:09米》,左靖主编,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年.
(5)阿卡:云端上的神秘部族;阿卡的生存智慧;顺应自然的阿卡文化.(第一作者),《人与自然》.“阿卡特辑”.2013年第139卷:10.
(6)“哈尼族丧葬礼仪中的‘舅权’:以元阳县水沟脚村哈尼族多尼人为例”,《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S1期23卷.
(7)“21世纪妇女和发展会议综述”,(第二作者),《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9卷.
(08)“哈尼族传统文化和女性生育健康”,《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34卷(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