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会纪要|《江村经济》
江村经济(本次活动海报)
2023年12月13日晚19点,由我院主办、云南省民族研究所(民族学与历史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协办的魁阁读书会系列分享活动第五期读书会于博文院326会议室举行。本次读书会分享的书籍是《江村经济》,由2023级人类学硕士研究生陈尉然领读,云南民族大学社会学院教师曾文强与谈。本次读书会参与者包含校内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老师。
领读环节
领读人 陈尉然2023级人类学硕士研究生
陈尉然同学从作者简介、书目导读、章节内容和小结四个方面对本书进行了分享。首先,她对费孝通先生的生平进行了简单介绍,并从书目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田野点的选取三个方面完成本书的导读。第一,她指出本书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详细描述开弦弓村中人们的农业、副业、贸易、亲属关系、社会关系、习俗等方面内容,深刻反映了中国农村普遍的生活状况和一系列由社会变迁引发出来的社会问题;第二,在研究方法上,作者强调对形势的准确阐述和分析,一切从实际了解的情况出发,分领域分层次进行细致分析,进而得出对中国农村若干问题的综合认知;第三,她总结了费孝通先生选择开弦弓村作为调查地点的三个原因,即该村是中国蚕丝业的重要中心之一、农业发展水平高以及城乡之间的特殊关系。其次,她对本书章节内容进行了细致的分享,强调了当时中国农村的基本问题:农民的收入降低到不足以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程度。世界市场的影响打破了原来经济生活的平衡,家庭手工业衰落,而工业变革(蚕丝业)、新兴产业发展(养羊、贩卖)成为出路。最后,她对本书进行了总结。她认为费孝通先生对开弦弓村的调查研究对我们当代理解并解决农村问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她强调《江村经济》反映了中国乡村家庭结构、社会结构、土地结构、经济结构等现象。由开弦弓村的经济情况透析整个中国农村的问题,不仅仅在于土地改革、减收地租、平均地权,更在于要团结一切力量寻求工业发展的道路。她认为本书可结合《乡土中国》进行理解,深刻理解开弦弓村对中国大部分农村的典型意义。
与谈环节
与谈人 曾文强老师 云南民族大学社会学院教师
首先,曾文强老师指出我们可以从费孝通先生的《江村经济》一书中感受到他的学术思想源泉和研究方法。在阅读本书以后,我们会发现费孝通先生的学术理念和思想都是难以超越的,这也正是需要我们去学习和融会贯通的。但若想向费孝通先生学习去创作一本优秀的中国民族志是很困难的,因为现在的人类学学科体系发展比较完善,大家的要求很高,想写一本类似《江村经济》这样的民族志非常难。其次,他指出本书并不满足于单纯描绘1935年的开弦弓村,还大胆提出了对未来的预测和可能的解决方案。此时费先生不仅是人类学家,还是一位“年轻的爱国者”,为自己的故土寻求出路。书中预见到了在社会化工业发展过程中,农村人口大量流动、城市化进程对农村的破坏以及乡镇工业对农村的意义等不可避免的事件。他指出费先生强调“如果中国工业只能以牺牲穷苦农民为代价而发展的话,我个人认为这个代价未免太大了”,如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何尝不是以大量的农民工、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和衰败的村落作为代价的。最后,他强调了本书中关于机器与人之间关系的探讨,他认为即使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这依然是个值得讨论的话题。“机器用来增添人的幸福,不幸的是它被用来为相反的目的服务。人不应该成为机器的奴隶”。他指出费先生一生“志在富民”,从他的作品中透露出作为知识分子,也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公民、一个爱国者对于乡土的关怀。
讨论环节
问:怎样理解亲属制度?
答:亲上加亲是中国人刻在基因里的东西,这可以回到《乡土中国》中的差序格局,亲缘关系在社会中是极其重要的一环。若家中老人去世了,就需要靠亲上加亲的关系去维系原本的社会亲属关系,比如即使两个家族已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进行来往了,但如果两者间存在姻亲关系,就可以通过婚姻关系对关系进行强化。通过姻亲关系来保持和巩固两家的联系,在亲属制度关系中,是比较明显的特征,也是一个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