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学术讲座

学术讲座

中国人民大学张践教授做客人文学院“社会学名家讲坛”

编辑: 发布时间:2019-06-19 点击:


2019年6月14日下午2:30,“社会学名家讲坛”第九讲在云南民族大学雨花校区格致楼B204报告厅开讲。本次主讲人张践教授为中囯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授,囯家宗教局特聘专家,国际儒学联合会教育传播普及委员会主任,尼山圣源书院院长,中国统一战线理论会甘肃民族宗教研究基地研究员。长期从事中国宗教史和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工作。出版著作有《中国宗教通史》(合著)、《中国古代政教关系史》、《中国历代民族宗教政策》、《宗教·政治·民族》、《民族宗教的社会理论考察》、《儒与中国宗教》《国学基础知识问答》、《中庸读本》等20余本,发表了《儒教与中国政治》、《儒家宗教观的形成及其历史影响》等论文200多篇。讲座由人文学院社会学系孙浩然老师主持,人文学院李杰老师、社会学系刘月英老师以及学院的广大同学共同参与了本场讲座。

此次讲坛的主题为《宗教与民族国家模式的选择》,讲座伊始张教授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领域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就是应当如何处理民族宗教关系,以便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张教授认为要解决好这样一个重大问题,首先要求我们的思想摆脱处处以西方思想马首是瞻的窠臼,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学、民族学理论,其中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就是搞清楚不同类型的宗教对建构民族国家模式的影响。随后张教授从农牧经济时代影响民族认同的两种宗教文化类型和工业文明时代几种不同的民族国家模式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厘清。最后,张践教授对我国的宗教与民族模式发展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张教授指出民族国家的本质内容并不在于国家内部民族的同质化,因为这是任何国家都做不到的,关键是在一个民族国家内部,所有各民族的成员对于这个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文化持一种认同的态度。有了这种认同态度,这个国家就能够和谐发展。因此,我们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为中华各民族人民群众共同认同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这是在全球化时代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方法。

时间总是短暂的,张践教授的精彩讲授在同学们强烈的求知过程中结束了。在问答环节中,同学们就自己的疑难点向张教授提出了问题,张教授用自己丰富的学识进行了解答,得到老师同学们的广泛认同。经过一番精彩的互动后,人文学院社会学系孙浩然老师作了总结发言,并代表学院师生对张践教授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期讲座在同学们真诚而热烈的掌声中结束。(2018级社会工作研究生丁赛供稿)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