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学术讲座

学术讲座

厦门大学彭兆荣教授做客我校“社会学名家讲坛”

编辑: 发布时间:2021-11-03 点击:

厦门大学彭兆荣教授做客我校“社会学名家讲坛”

2021年11月1日,云南民族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学名家讲坛”邀请厦门大学彭兆荣教授作主题为“找回老家:乡土社会之家园景观”学术讲座。学院教师、博士生、硕士生100多名师生聆听了此次讲座。

 

彭教授首先通过对“麦”、“和”、“税”等字的解读,说明了我国具有的深厚的农业传统,认为我国是悠远农业传统的国家,在当下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农业、农民、农村却面临着失语。从这一极具张力的现实问题,彭教授引出了对乡土价值思考,从而提出乡村景观作为乡土性价值的寄托。

 

接下来,彭教授进一步探析了乡土景观在乡土价值中的意涵。其认为乡土景观是视觉印象,由特殊的形式化标识承载,同时也是历史记忆和文化的最后根据。其不仅是一种地方性的存在,更是通过这种存在产生出一种地方感。在这种地方性与地方感的交织中,彭教授指出其中蕴含着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的基因,是一种传统文化的延续,并且正是当前现代化过程中脱离了乡土的人们所需要反思与重视的。而这种地方性与地方感却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断遭受破坏。

 

 因此,彭教授进一步提出在这种困境下,乡村如何变被动为主动“找回老家”。即如何在家园景观中呈现“乡”与“土”的标识,为我们的文化与灵魂寻找可寄托的“家”?彭老师指出,在重构中国的乡景观的重要前提是:必须厘清中西方历史价值观所赋予的各类景观,回归乡土,回归自己。不仅为自己的灵魂寻找归处,更为下一代提供文化的根与选择的权力。

 

最后,彭教授再次强调了在现代化过程中我国传统文化对于我们文明的重要性,并对在场师生寄语:要做遵循自己内心的学术、做真正有价值、经得起时间考验、对得起自己民族与国家的学术。此次讲座加深了我校学子对中国传统农耕文化流传的了解,开阔了学生的学术视野,同学们表示受益匪浅,收获到许多宝贵的建议和知识。(2020级社会学硕士研究生霍启龙供稿)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