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侯冲教授应邀为社会学院师生作学术讲座
11月1日下午,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侯冲教授应邀为社会学院师生作题为“戏台与舆图——佛教仪式及其文献的释读”的学术讲座。讲座由社会学院党委书记张庆松教授主持, 我院及其他学院的部分教师、研究生聆听了此次讲座。
首先,侯冲教授简要介绍了中国佛教仪式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目前学界就相关问题的争论,用盲人摸象的寓意强调整体性思路和全面系统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为要避免盲人摸象的认识误区,最重要的是全面看问题,找到一个大家共许的平台。其次,侯冲教授基于对阿吒力教经典、敦煌遗书等中国古代宗教仪式文献的录文、整理和研究,重点从斋供仪式及其实践的视角,以详实的新资料和生动的比喻,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对佛教仪式及其文献提出自己的释读心得,他认为佛教仪式涉及的差异性包括仪式文本、仪式实践、仪式主体以及不同地域和历史时期的仪式差异等,这些差异性需要一个平台才能解决,而这个平台就是“斋供仪式”。再次,侯冲教授就佛教斋供仪式及其重要表现形态斋讲、俗讲、水陆法会等提出了自己新的见解,证明通过斋供仪式这一平台能解决以往佛教仪式研究中存在的盲人摸象和碎片化等问题。同时,侯冲教授认为基于佛教斋供仪式的包括斋主、斋意和仪式行持者这三个核心元素的“斋供模式”,将是中国宗教仪式研究的新视角。最后,侯冲教授分享了自己对佛教仪式文献分类的研究成果,并延伸至道教文献,根据文献内容,提出了“道场仪”“道场文”和“道场式”的三分法。
侯冲教授扎实的学术功底、深厚的学养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赢得现场阵阵掌声。讲座结束后,师生们就文献的分类和研究,以及如何将佛教仪式的研究方法应用于道教仪式的研究等问题与侯冲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
聆听讲座的师生们纷纷表示,此次讲座受益匪浅,深受启发。侯冲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佛教仪式研究中的若干核心问题,以新的视角、新的资料、新的结论丰富了我们对中国佛教仪式的认知,充实和拓展了中国佛教研究的内涵和外延。侯冲教授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也为师生们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文稿:缪基满 图片:王舒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