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7日9:00,《清华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仲伟民教授,在云南民族大学雨花校区格致楼b204教室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题为“牵动中国史研究神经的范式问题——兼及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问题”的讲座。学院尹建东教授、段金生教授及校内外百余名师生参加了本场讲座。
首先,仲伟民教授提出何谓范式的问题。他解释说,“范式”这一术语是由美国科学家托马斯·库恩提出,起初针对自然科学研究,后来很快被引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他特别指出范式影响的主体是科学共同体,也就是我们今天通常所说的学术共同体。
接下来,仲教授就今天讲座的主题,向同学们讲述了范式与科学研究的进步、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基本范式、从全球史范式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等三个方面的问题。他进一步阐释影响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三种范式:革命史范式、科学史学范式、现代化范式;亦可称史观派、史料派、社会科学派。仲教授特别强调正是20世纪中国特殊的国际国内环境,使得“强烈的现实关怀”成为这个世纪中国学术的一个显著特点;所谓“救亡压倒启蒙”,就是这种观点的经典表述。随后,仲教授对三种范式进行了解释,并进一步指出了三种范式存在的问题,及对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影响。他解释到正是胡绳、刘大年等老一辈学者的探索交流,才使得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空间大大扩展了。最后,仲伟民教授谈到国外研究中国近代史的范式问题,可以概括为:“冲击—反应(挑战与回应)说”、“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两种。他进一步指出国外研究中国近代史的范式不是简单的方法论之争,而是牵涉两个巨大的问题:第一,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停止不变,还是缓慢发展?第二,列强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此外,他讲述了近代史研究的其他范式,着重强调了全球史观指导下的全球化范式,并指出全球史打破了“欧洲中心论”或“西方中心论”的传统观念,超出了传统史学比较单一的思维方式,更加注重多学科的研究方法。
在总结中,段金生教授表达了对仲教授的感谢,并指出仲教授的讲座给予了我们这样的启示:历史学习是非常严谨的过程,学习历史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需要培养自己的理论思辨能力。最后仲教授就同学的提问进行了详尽的解答,现场交流气氛热烈,同学们均表示受益匪浅。(近代史研究生兰晶晶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