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情团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团情团讯 -> 正文

民青实践 | YMU青衿归桑梓,“返家乡”间绽华光(三)

来源: 时间:2025-03-29 作者: 点击:

2025年的寒假

一群怀揣热忱的云民大学子踏上归乡之路

他们积极响应团中央号召

踊跃参与“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

在志愿服务的温暖行动中

在深入实践的探索里

他们一点点探寻家乡的脉络

愈发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也真切感受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当回首这段特别的实践经历

那些温暖的瞬间、深刻的体验

化作他们心底的感悟

而在成长的旅途中

YMUers 从未停下脚步

始终奋力前行

下面

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的世界

聆听那些动人的“返家乡”社会实践故事吧

01
IMG_259

在盈江县人民检察院的寒假实践活动中,我跟随检察官参与到案件办理的过程,深刻体会到了法律的严谨与司法的公正。检察官们凭借扎实的法律功底和丰富经验,确保每个案件都能得到公正处理,这让我深受震撼。旁听庭审过程更让我感受到法律的威严与力量,同时,我也意识到自身在知识储备、实践能力和沟通技巧上的不足。这次实践经历不仅增强了我的信心,还为我之后的学习规划指明了成长的方向。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谷明究

02
IMG_263

青春于我,是热血的奔赴。这个假期,我参与了腾冲市公安局交警大队的“返家乡”社会实践,十天里,从最初站岗时的紧张生硬到熟练指挥交通,从在宣传工作中感到生涩到能够独立完成精彩视频制作,每一步都见证了我的成长。期间,我不仅掌握了实用技能,更感受到了团队的温暖与互助,这给予了我无限动力。实践虽已结束,但志愿服务之心不灭。未来,我将持续投身于公益,为家乡发展添砖加瓦,以实际行动彰显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让青春在奉献中绽放光彩。

——文学院(南亚东南亚国际传播学院)番仰喻

03
IMG_267

2025年寒假,我于德宏州融媒体中心翻译部门进行实践,亲历了家乡媒体事业的蓬勃。从整理基础资料到独立翻译专题报告,我深入了解了多民族文化,感受到民族团结之美。翻译不仅是语言转换,更是文化交流,是连接世界的桥梁。我广泛搜集专业词汇,虚心求教,完成翻译文章时,内心充满成就感。此次实践让我明白,所学知识可为家乡传播事业贡献力量,每一次精准翻译都是向世界讲述家乡故事的努力。我将继续努力,为家乡与世界交流搭建语言文化之桥,书写青年奋斗篇章。

——文学院(南亚东南亚国际传播学院)朗玉凹宝

04
IMG_271

本次寒假期间,我走进芒市委社会工作部参与“返家乡”社会实践,踏出校园象牙塔,投身基层一线。在芒市委社工部工作期间,我主要负责协助处理居民纠纷、撰写会议纪要与收发公文,通过查阅信访记录,我了解到各类诉求,从土地纠纷到邻里矛盾,信访工作人员仔细剖析其问题根源并积极协调解决,这让我深切明白了基层治理的复杂与重要。同时,我积极投身社区活动,从前期调研居民需求,到拟定方案再到执行落地,顺利举办下乡进群众、新春送温暖等活动。这次实践不仅让我更理解群众诉求,也深刻领会到基层工作的内涵,提升专业能力与服务意识。

——外国语与南亚东南亚学院 刘露

05
IMG_275

2025年寒假,我参加了隆阳区自然资源局的社会实践。初入时,面对如山的档案我感到迷茫,但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我学会了档案的整理、装订、录入及分类,逐渐得心应手。实践期间,我深刻体会到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复杂与重要性,它关乎国家、人民与生态。这次经历不仅让我对专业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更让我看到家乡事业的蓬勃发展。虽然过程中遇到挑战,但收获的知识与能力将指引我前行。

——化学与环境学院 韩莉

这些“返家乡”的故事

是青春与故土的双向奔赴

是成长与奉献的完美交织

相信未来

YMUers 还会带着这份对家乡的深情

在更多实践中绽放光芒

书写属于他们的新辉煌

团团菌期待更多YMUers加入“返家乡”的行列

一起描绘家乡的美好蓝图!

Copyright @ 2013-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云南民族大学 版权所有 滇ICP备05008862号

莲华校区: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一二一大街134号

雨花校区: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月华街2929号

  • 云南民大共青团公众号

  • 云南民大共青团微博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