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学校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给云南民族大学师生回信中“当好新时代民族团结的践行者、促进者、守护者”的嘱托,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探索出“三型三化三特色”的党建思路,构建出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党建格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擦亮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的底色,把党的领导、党的建设作为育人工作的根和魂。2020年学校党委被选树为云南省委教育工委“一流党建示范高校党委”;在云南省党风廉政责任制考核中,学校连续八年考核结果为优秀;学校“1+6”人才培养模式获得国家民委教学成果一等奖。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校报官方微信公众号特开设专栏,系列展示学校荣获教育部党建“双创”建设单位和省级“一流党建示范”选树单位,在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方面的优秀经验和典型案例,引导学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迅速在全校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

支部庆“七一”主题党日活动
云南民族大学管理服务部门学工部党支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为抓手,把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云南民大师生“当好新时代民族团结的践行者、促进者、守护者”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工作主线,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以党建引领部(处)业务和学生思政工作,认真培养政治可靠、品行可信、能力可用、情感可依、行为可范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围绕学生 关照学生 服务学生
主要做法
一、立足一条主线
支部把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民大师生的殷切嘱托作为铸魂育人目标和主线,认真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魂育人精品工程,实施“接棒张桂梅,助梦山里娃”培根铸魂工程,积极探索新时代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有效路径,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一)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魂育人精品工程。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魂育人工程,落实“五大关爱”,强化“四大抓手”,占领“三大空间”,构建“两大体系”,实现“铸魂、固本、圆梦”工作任务。落实“五大关爱”是指坚持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学习指导、心理疏导、资助育人、生活关怀”五个方面工作。“强化四大抓手”是指坚持“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学风建设为核心,以班团建设为基础,以队伍建设为保障”。占领“三个空间”是指要主动占领学生“学习、生活和网络”三大空间,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全覆盖和空间全覆盖。构建“两个体系”是指打造学校特色、符合学生特点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体系和学生基础文明建设工作体系”。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魂育人工程
(二)实施“燃灯核心班”培根铸魂工程。以张桂梅老师山区女孩教育的“燃灯精神”为抓手,接力张桂梅老师,传承华坪女高精神,聚焦中学、大学一体化思政育人工作中的短板弱项,破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起点不平衡、培养不充分问题。“燃灯核心班”培根铸魂工程对象为华坪女高在我校读书的学生和学校部分家庭经济特殊困难女生,每届不超过60人,组成燃灯核心班。认真开展思想塑造工程、生活关爱工程、素养提升工程、文化育人工程、网络育人工程、榜样塑造工程、实践育人工程、心理健康工程和管理育人工程。

燃灯核心班师生冬至一起包饺子
(三)构建新时代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育人新模式。通过开展“新生第一课”民族团结主题教育、少数民族师生骨干培训、假期家庭走访、“辅导员”工作论坛、民族文化风情月、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等活动,为少数民族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逐步形成了少数民族学生思想引领有“方向”、健康成长有“榜样”、团结进步有“氛围”、生活关爱有“温度”、能力提升有“抓手”的同向联动育人模式,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假期到少数民族学生家访
二、创新两项制度
以支部、部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建立健全支部、部门办事流程、议事规则、办文规范和办会标准,创新支部日常工作规范和工作提示制度。
(一)认真落实一流党建日常工作规范。以支部党建工作两提醒和“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工作效率理念为核心,扎实开展每日晨读提升活动,认真开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学习入脑入心。坚持“三化”要求,实现党建日常“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内容上做到“四抓”,始终“抓好铸魂育人精品项目,抓好学生管理服务重点空间建设,抓好学生思想引领重要节点,抓好服务对象重点人群核心需求”。落实上达到“五有”,“工作有计划、活动有安排、专题有动作、日常有监督、成果有特色”。方法上抓好“六要素”,落实“时间、地点、人员、内容、措施、效果”。
支部工作制度

支部晨学提升学习活动
(二)制定支部、部门工作提示制度。扎实推进党风廉政纪律作风建设,建立工作提醒制度。每月对党小组工作、党员理论学习情况、作风建设、党员双报到等情况进行“月初、月末双提醒”,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并督促相关责任人及时整改。每天早晨开展工作点评,做到当日事当日毕、明日事今日备。
三、抓好三个重点
抓好空间建设、节点教育和群体需求三个重点工作,以打造学生工作铁军为目标,强化学校思政工作队伍育人理念,提高学生对教育管理服务工作针对性、实效性,提升学生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满意度。
(一)抓好学生管理服务重点空间建设,打造好三大育人空间。扎实推进“全域党建”,主动占领学生“学习、生活和网络”三大空间,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全覆盖和空间全覆盖。通过建构朋辈辅导、党建进宿舍、进社团,建设生活区自习室和党团活动室、学术实践室,推进云南省首届高校辅导员工作室(云南民族大学张根)进宿舍,打造以“云南民族大学易班空间”“云南民大微学工”“云南民族大学军训”“雨花根语”等品牌网络、公众号为核心的学生网络思政阵地建设,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学习、生活和网络空间的无缝对接。由于党建进宿舍和党员示范宿舍成效显著,先后获得中组部等肯定,目前已接待了30余批次省内外高校交流学习。


“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工作
(二)抓好学生教育管理服务重要节点教育工作。一是以学生大学生活重要阶段为主线,以学生“入校前、在校四年八个学期和毕业后”为时间划分,建设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体系和“学生日常行为基础文明工作体系”两大体系。二是以重要时间节点为依托,积极开展“以疫情为教材与祖国共成长”疫情防控爱国主义线上教育活动和“增强理想信念 提升素质能力”主题的“红色青年之旅”赴延安、井冈山、遵义、延安和大理等现场学习教育活动。

“以疫情为教材 与祖国共成长”疫情防控爱国主义线上教育活动

支部赴大理周保中纪念馆现场学习教育
(三)抓好服务对象重点群体需求。支部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精心培养和组织一支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工队伍”要求,把学校“学工三支队伍”(学工部学生事务工作人员、宿舍管理服务人员和辅导员班主任)建设作为学校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重心来抓。一是以服务育人为宗旨,拓展铸魂育人工作空间,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理念深入人心。从部门办公室环境、工作人员精神面貌和接待师生的行为举止态度要求出发,强化部门服务育人理念。二是积极创新辅导员队伍建设形式。组织辅导员论坛、沙龙,建立8个校级辅导员工作团队,提升学生教育工作内涵和质量。三是部门、支部以日常工作规范化建设为抓手,推动支部党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严格“三会一课”标准要求,提升党建活动质量。

学工部学生事务工作人员队伍

辅导员班主任队伍
经验启示
一是要创新民族院校基层党建理念。创新理念,形成特色是关键。善于根据新常态,创新民族院校基层党建工作理念,注重党建工作顶层设计,将民族院校基层党建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合作为学校工作统领。
二是要协调基层党建与学生工作步伐。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引领、思想塑造作用,将基层党建与学校自身发展需求结合起来。重在做到“三个同步”,学工党建与学风、校风同步,党建主导、学生主体和党建主题教育协调一致,基层党建、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学生管理和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目标一致。
三是要加强基层党建内涵发展。支部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学校“团结、进步”精神内涵,实施党建引领工程,创新民族院校教育服务管理育人体系。
四是要注重基层党建和学生教育管理开放发展。抓住“互联网+”战略机遇,推动“互联网+基层党建”和“互联网+学生教育管理”快速发展,主动占领民族院校基层党建网络阵地。
五是要共享“党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成果。将工作成果惠及学校各民族师生,体现在提高以党建引领学生就业质量和着力改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环境、条件和机制上,体现在着力改善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上,坚持学生对大学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提升各民族学生生活幸福感、成就感和主人翁意识,把学校打造成为各民族学生温馨幸福美丽的“心灵港湾”和交往交流交融的“和谐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