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邮箱|

文明校园

    文明校园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校园 -> 正文

    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 ——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参加思政课集体备课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座谈会

    发布日期:2019-09-27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 ——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参加思政课集体备课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座谈会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建强马克思主义学院,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水平,9月25日下午,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座谈会。

    学校对此次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暨主题教育调研座谈会高度重视。校党委书记陈鲁雁,校党委副书记刘荣,副校长苏丽春、李光明、赵纯,校党委委员朱毅清、杨泽泉出席会议。陈鲁雁书记以“协同创新思政教学,发挥教师关键作用”为主题,围绕“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是什么?怎样办好民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怎样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作用?”三个方面发表了讲话。会议由刘荣副书记主持。

    “要让有信仰的老师讲信仰,如果没有信仰是讲不好思政课的。”陈鲁雁书记表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归根结底就是“立德树人”。他指出,云南民族大学培养的很多学生在各地区、各行业从事党政管理工作、专业技术工作,为云南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学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就要靠这些忠诚的领导干部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下去。因此,民大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扎根云南办教育,扎根民族办教育,办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办人民满意的大学,思政课教师绝不能“端社会主义的碗、砸社会主义的锅”。

    陈鲁雁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学院是立德树人的主力军,思政课教师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学院要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地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他强调,思政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一环,是学校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办好民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要推进“协同创新”。具体而言,就是要协同“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主渠道”和“主阵地”,协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协同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创新发展思路,创新思政课程,创新课程思政,创新教学方式,创新渠道阵地,创新培养方式,创新辅助教材,创新工作机制,创新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格局。

    陈鲁雁书记要求,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六个方面的总体要求为根本遵循,学校思政课教师应该把好“三个关”,要严把政治关,强化政治素养;严把师德关,强化人品素养;严把业务关,强化学识素养。作为思政课教师,要把书读“厚”,也要把书读“薄”,做到“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他表示,下学期的集体备课会,将由校领导率先来讲,思政课老师来评课,目的就是为了实实在在把思政课抓好、抓实。

    刘荣副书记寄语全体专兼职思政课教师,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讲好每一节课,把讲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去开展。他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集合优势资源,逐门课程研讨,做到“一门一门课地解决,一堂课一堂课地研究”,打造具有民大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金课”。

    会上,在2019年全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技能大赛上获得一等奖的李艳萍老师、袁泽民老师、杨紫翔老师分别进行《形势与政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现场说课。在评课环节,与会的专兼职思政教师踊跃发言,集思广益,对三位教师的说客内容进行全方位的点评,建议加强问题意识,抓住课程主线,结合学生特点和关注的问题,讲深讲透,将教学效果最最大化。

    陈鲁雁书记还向思政课教师赠送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改革研究专著《亲历与思考》,李艳萍、袁泽民、杨紫翔老师作为代表接受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