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6日,云南民族大学组织开展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集体备课会。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课题组首席专家、云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建国教授作专题辅导,对党史融入思政课教学进行了深刻阐述。
学校党委副书记刘荣,校纪委书记李毅,副校长李若青,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朱毅清出席会议。云南民族大学全体思政课教师、云南中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各教研室主任参加备课会。
针对在融入思政课的过程中,要自觉认识和认同“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有资格、最有底气讲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党”的问题,张建国说:“理解这个问题要从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来把握,自觉主动融入,把党的优势讲深讲透,把党创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伟大奇迹和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奇迹讲深讲透。”
张建国认为,“融入”的抓手就是把握和认识好“当下”。通过学习历史并从中汲取养分和经验来推进当下的工作。他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在关键时期,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把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党史学习把过去、现在和未来有机对接起来。”
“明确党史学习的目标,这是融入的重要前提。”张建国说,学习党史的目标具体表现为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要从理论的层面上解读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要更加深刻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对理论的透彻讲解为学生一生的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只有真正实现党史学习教育的目标并把它有机融入思政课的教育教学之中,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升思政课的教育教学质量。
听了专题辅导,马丽萍老师认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门从历史教育的角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和主线,了解中国近现代的国史和国情,深刻领会“四个选择”的必然性和正确性,从而坚定“四个自信”。本次辅导对《纲要》课教师讲深讲透中国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同时对于如何当好思政课教师,如何讲好思政课,自己感到深受启发。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李中华老师说:专题辅导不仅清晰梳理了党史融入思政课的着力点、主要抓手、目标以及主线,而且还就各门课程怎样融入、如何融入提出了方法,既增强了我们对党史融入思政课重要性的认识,也为各课程教师如何在自己的教学中做好融入起到了指导作用。
作为讲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伍佳老师认为,要学习党史、重温党史、铭记党史,这是思政课老师搞好融入教育的前提基础。要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学史立行,明确自身的责任、树立教书育人的情怀、培养坚定的意志,做到身体力行。
刘荣在听取了教师们的发言后指出,这次集体备课会是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和加强“四史”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的部署安排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的通知》的要求,抓好省委巡视整改的具体要求和举措。他要求,学院和各教研室要进一步加强集体备课会,并将这一做法常态化、制度化。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强对教师教案和课件的检查。他表示,“知、情、意、行”是上好思政课的前提,是对思政课教师的基本要求,每位教师要注重“知、情、意、行”的统一,把思政课越上越好。(文/平瑞琼、陶娜 图/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