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邮箱|

文明校园

    文明校园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校园 -> 正文

    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 做四有好老师 国家民委教育科技司司长田联刚到校作讲座

    发布日期:2020-11-12

    11月12日上午,由国家民委教育科技司、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主办,云南民族大学承办的第八期全国民族院校辅导员培训班结业式在云南民族大学雨花校区举行。国家民委教育科技司司长田联刚作了题为《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 做四有好老师》的精彩讲座。

    (国家民委教育科技司司长田联刚作题为《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 做四有好老师》的讲座现场)

    讲座围绕六个方面展开,分别是世界范围内师德发展的脉络,中华文明中师德建设的传统,新时代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要求,民族院校师德师风的特殊要求,民族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做四有好老师。

    (国家民委教育科技司司长田联刚作了题为《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 做四有好老师》的精彩讲座)

    讲座开篇从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的习近平于1999年给他的初中语文老师陈秋影的回信引入主题。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师德观念谈到中世纪关于师德观的讨论,再到文艺复兴时期师德观的代表观点,最后落脚到中华文明中师德建设的传统阐述,田联刚谈古论今,追根溯源,案例详实,内容丰富,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地对古今中外的师德观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释。

    “我们回顾中外,回望中华,不是了解过去,而是把握现在。”田联刚对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一一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并对教育部出台的《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一系列文件精神进行了解读。他指出,新时代对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特别是对师德师风划出了底线。党和国家明确提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坚持长效化、制度化;注重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政策保障、制度规范、法律约束相衔接;建立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机制。

    “从历史到现在,从一般到特殊,民族院校师德师风建设还有特殊要求”,田联刚深入地剖析了民族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强调了民族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他提出,做民族院校的教师,明辨大是大非立场必须特别清醒;做民族院校的教师,维护民族团结行动必须特别坚定;做民族院校的教师,热爱各族学生感情必须特别真挚。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应该有更高的要求”。田联刚对辅导员队伍寄予了殷切的希望,并就高校健全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未来的探索方向。他希望广大辅导员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做四有好老师的信念。他表示国家民委将指导委属高校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从根本上遏制和杜绝师德失范现象的发生。同时督促委属高校持续抓好师德师风建设,让每一名教师都达到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标准。

    整个讲座高屋建瓴,论证逻辑严密,发人深省。辅导员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云南民族研究所(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宋云波老师说,作为民族院校的一名辅导员而倍感荣幸和自豪。在云南民族大学辅导员岗位上坚守已步入第八个年头,回首八年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始终认为学生工作要坚定围绕学生,服务学生,关照学生的信念不动摇。南亚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陈建民老师表示,讲座如醍醐灌顶,令人茅塞顿开,感受到身上的责任重大,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努力做民族团结进步的践行者,促进者,守护者。化学与环境学院李晓芬老师表示,辅导员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提高做好学生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时刻保持敬畏心、责任心、进取心。

    (田联刚作题为《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 做四有好老师》的讲座现场)

    (文/李晴 图/左军、左映龙)

    校对: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