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本着“立足云南、服务边疆、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办学目标,突出“民族性、边疆性和国际性”办学定位,积极主动融入国家、云南省发展战略,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对外开放交流与合作。据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2017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统计,截止2016年12月,云南民族大学荣登“中国最受外国政要青睐大学排行榜”第4位,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近年来,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教育对外开放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2016年12月16日,科研工作暨教育对外开放工作大会在我校召开
做好顶层设计,召开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全校大会
结合新时期国家和云南省教育对外开放的政策和要求,学校高度重视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于2016年12月16日召开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全校大会。大会确定了学校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的总体目标和“十三五规划”主要发展指标,并将同步实施“教育对外开放九项工程”, 构筑“137教育国际化体系” 服务国家战略工程。
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开创澜湄国家教育合作新模式
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并取得成果:由外交部批准成立的“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在云南民族大学设立,并相继成立云南民族大学国际职业教育瑞丽、勐腊、麻栗坡、孟连、临沧边合区、镇康、沧源等七个培训基地,已开展近8000多人次来华工作人员语言和技能培训,积累了丰富的培训经验。 成立“澜湄国际职业学院”、“澜湄基地”和“澜湄联盟”,是学校主动融入并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深度参与澜湄合作的重要体现,有助于云南省高等职业院校的资源共享,与缅、老、泰、柬、越五国职业院校和企业开展合作。
率先开全15个南亚东南亚国家语言专业
2017年3月,教育部审核批准我校新增菲律宾语、乌尔都语、尼泊尔语、僧伽罗语、泰米尔语、普什图语6个南亚东南亚语种专业,使我校成为云南首个开齐开全南亚东南亚15个语种专业的学校。

2015年6月13日,中印瑜伽学院在我校揭牌成立
印度在全球建立的首所瑜伽学院落户我校
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印度总理莫迪的共同见证下,云南民族大学与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签署了联合共建中印瑜伽学院的备忘录,并被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联合声明》第二十一条。6月13日,云南省丁绍祥副省长与印度外交国务部长V.K.辛格阁下共同为中印瑜伽学院揭牌。通过和印度辨喜瑜伽大学联合开展瑜伽硕士项目,2017年1月11日,教育部向我校颁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批准书(MOE53IN1A20161799N),使得我校“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瑜伽)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成为中国在瑜伽人才培养方面开创第一个瑜伽硕士点。同时,我校瑜伽本科专业也在3月获得批准,今年9月正式招生。
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教育和文化传播平台建设稳步推进
成立了南亚东南亚国际传播学院,主要为中国和南亚、东南亚国家培养“传媒+语言”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成立了国际太极学院,旨在建设成为国内高端太极人才培养基地、太极文化推广研究中心,面向东南亚、南亚及港澳台地区的太极文化辐射中心;正积极筹建鲁班学院,为培养“工匠型”技术人才搭建平台,为中外文化教育合作与交流创建新窗口。
公派出国项目成绩突出
至2016年底,根据国家留基委公布的数据,我校国家公派项目和西部项目,近三年都是云南排名第一,共285人;作为国家留学基金委指定的云南省“唯一”具有“国际区域问题研究及外语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及“政府间互换奖学金”的高校,2017年派出学生114人,数量仅次于北外,位居云南省第一,全国第二。今年云南省公派出国项目申报中,获批西部项目1人,教学科研团队3个共9人、高级行政管理人员3人,普通访问学者4人,共计17人次,申报、获批人数增加明显,为历年最高。

2016年9月4日,云南民族大学缅甸媒体高端人才研修班开班
积极开展国别、区域研究
2016年6月13日,巴基斯坦研究中心揭牌成立。2017年3月17日,我校正式向教育部提交“印尼研究中心”和“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研究院”备案材料。努力使学校的泰国研究中心、印尼研究中心、尼泊尔研究中心、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研究院成为国别研究、区域研究、西南地区民族、宗教研究的领军基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实体研究平台。
对台研究生招生取得新进展
继去年首次招收一名台湾博士生入学,今年又有5名社会工作硕士专业的台湾学生于今年9月份入学。至此,我校招齐了全国56个民族的学生到我校学习。

2017年4月11日,孟加拉驻昆总领事 道德•阿里先生来访
云南民族干部学院已成为中联部境外干部培训的重要基地
2016年成功开展缅甸高端媒体人才培训之后,中联部于2017年5月、6月和7月分别在我校安排培训任务。目前已成功举办了老挝党政干部培训班、缅甸全国民主联盟干部培训班和老挝干部培训班,效果良好,广受好评。
留学生人数创新高,培养层次更丰富
云南民族大学是云南省最早招收国外留学生、开展对外汉语教学的高校之一,从1981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1992年开始招收国外硕士研究生。近年来,我校广开招生渠道, 加大招生宣传,扩大留学生规模、层次,扩展合作领域,经过全校的努力,云南民族大学来华留学生人数有了很大提高,2015和2016年,来华留学生总人数连续两年跃居云南省高校第一。培养层次已经涵盖博士、硕士、本科、职业培训、语言进修以及文化研究。留学生地缘、国别分布广泛,主要来自来自泰国、老挝、缅甸、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也有来自美国、韩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南亚的斯里兰卡、印度、不丹、孟加拉等留学生也日渐增多。

2016年7月11日,滇泰教育合作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学校的国际影响力明显提高
主动承担教育部、中联部、省外办、省台办、省友协等交办的外事接待活动。近两年我校每年平均接待约40批500人次左右来自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和国际友好人士代表团,其中有印度外交国务部长、印度旅游文化部长、印度驻华大使、马来西亚驻华大使、巴基斯坦驻华大使、尼泊尔驻华大使、老挝教育体育部副部长等比较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使、部长级人物访问我校。
近年来,学校多次举办重要教育文化交流活动,如:印度掠影文化表演活动、印度阿南达博士舞蹈团专场演出、印度希望之声乐队专场演出、国际瑜伽日活动、云台职业教育合作研讨会、滇泰教育合作研讨会暨泰国高校推介会、中老青年友好交流活动、教育部“平安留学”出国留学行前培训、澜湄大学生友好运动会;成功举办了“计算机,信息与通信系统” 国际会议和“耶鲁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环喜马拉雅环境、生计与文化夏季联合研讨班”等。

2016年6月13日,巴基斯坦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引智项目进一步深化
2017年,我校共聘请了28名外教,数量为历年之最;其中,12名外教具有博士学历、副教授以上职称,外教的学历和专业知识水平也创下近年最高。语言类外教21人,今年学校首次聘请到了越南语、菲律宾语、孟加拉语、乌尔都语、尼泊尔语、僧加罗语6名外教;专业型外教7人,2人任教于中印瑜伽学院,4人在我校与香港浸会大学共建实验室专职进行科学研究,1人受聘于藏学研究中心,从事人类学研究。除聘请长期外教到校工作以外,我校还聘请了20余位海外优秀人才到校进行讲学、科研指导及开展项目,涉及社科、自科等多个领域,如:美国明尼苏达大学、长江学者阮榕生教授受邀到化学与环境学院指导石斛属生物资源的开发;民族文化学院邀请澳大利亚少数民族语文研究院BILLIARD BRIAN教授到校进行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保护相关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