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上午9时,在云南民族大学雨花校区弘道楼705会议室,国家社科基金2016年重大项目“傣、佤、景颇等云南跨境民族文学资源数据建设与研究”(16ZDA161)隆重开题,这是云南省高校语言文学学科领域第一项国家社科基金最高级别研究项目,表明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学教学科研形成团队并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云南民族大学校长那金华教授、李光明副校长、科技处处长王明东教授出席了开题报告会。李光明副校长主持会议,云南省委宣传部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何飞主任亲临指导。那金华校长代表学校致辞,高度评价项目获得立项,热烈祝贺项目顺利开题,指出项目立项对云南民族大学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学校积极支持项目各项工作的开展,鼓励团队成员脚踏实地,高质量完成课题,争取产出标志性精品成果。
项目特邀著名民族学、民族文学研究专家、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丹珠昂奔教授担任专家评审委员会主席,专家评审委员会由南方民族文学研究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刘亚虎研究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大连民族大学李晓峰教授,佤族语言文学研究专家、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云南民族大学王敬骝教授,景颇族语言文学研究专家、云南民族大学金学良教授,傣族语言文字研究专家、云南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陆生教授等学者组成。
项目组建了具有国际合作背景与平台的研究团队,子课题负责人由傣族学者、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刀波研究员,香港理工大学方识华教授,傣族学者、云南民族大学刀承华教授,佤族学者、云南省临沧市佤族文化研究所赵明生教授,景颇族学者、云南民族大学武和兴副教授等构成,合作单位有香港理工大学、云南大学,项目责任单位民族文化学院院长刘劲荣教授、书记李晓莉教授、项目合作单位云南杨鉴教授以及课题其他核心成员等省内外、国内外专家学者代表30余人,出席了开题报告会。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傣、佤、景颇等云南跨境民族文学资源数据建设与研究”首席专家李瑛教授代表课题组作开题汇报。李瑛教授从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主要内容与研究路径、子课题设计与构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研究计划、预期目标与成果等五个方面概述汇报。李瑛教授总结认为:跨境民族文学研究是在新的国际国内复杂形势下发展起来的文学研究前沿课题,傣、佤、景颇族是云南具有特殊意义的跨境民族,其文学资源是一个独特的知识体系,在其富有民族审美意义的同时,还具备不可替代的地缘政治、经济、文化战略地位与价值,因此,对其进行数据建设与研究,利于有效开发、永久保留传承文学资料,实现少数民族文学资源现代化管理,有助于境内外同源民族沟通交流,以更灵活的方式进行异地文学共享,促进边疆社会文化和谐发展。
评议组专家认真听取了课题首席专家李瑛教授及子课题负责人汇报发言,对课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评议,一致认为:课题具有民族文学研究理论与方法基础性、原创性、科学性、创新性等独到价值及边疆性、战略性、地域性、跨境性等社会多重意义。课题选题新颖,内容丰富,体系完备,针对傣、佤、景颇族境内外文学资源重要学术问题、珍贵文学资源数字化集成与研究,尤其针对抢救保护濒危文学资源、有声记录母语文学作品等问题的研究表现出创新文学研究信息技术使用的科学特色、重要理论突破和深远的现实意义体现,在树立特色研究角度、研究领域和研究范式方面,开掘新的学术增长点和学术前沿课题,凸显多学科性质,突出跨区域、跨境文学比较,为国家边疆地区繁荣发展、“一带一路”文化建设与国家新型安全等诸多问题提供对策,集成性提升跨境民族文学研究层次,建立跨境民族文学自身话语理论体系,推进少数民族文学学科相关研究理论与方法论获得重大突破,总体提升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学科建设。评议组专家对项目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一是建议内容设置再进行体量限定,以体现更加有效的研究目标;二是建议加强与其他相关课题组的沟通交流,资源共享、方法互鉴。
最后,项目首席专家李瑛教授感谢云南民族大学在项目申请过程中给予的大
力支持,再次感谢评议专家的到来及其所提出的宝贵意见,表示将按照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优化研究方案,同时,希望通过此项目,以高水平科研项目带动教学方法与内容多样化,以教学多样化深化科研内容,拓展多民族文学教学与研究互动价值,不仅发展民族文学科研事业,更为民族文学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作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