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讯 (记者自建丽)12月16日,云南民族大学科研工作暨教育对外开放工作大会在该校呈贡雨花校区举行。
据悉,十二五期间,云南民族大学科研工作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国家级项目申报,立项数量在省内高校保持前列,其他项目立项数稳步提高,科研平台、基地的建设加强了学校的研究水平,提升了学校科研服务云南少数民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
十三五期间,该校将紧紧围绕国家和云南省的重大发展战略,以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开展学科科研工作, 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
十二五
国家级社科基金结项率位居全省高校前列
“十二五”期间,云南民族大学共获国家级基金项目立项173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95项,立项数连续五年居云南省前两位,2014年国家社科项目立项19项,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22项,并列全国高校国家社科立项数第33位。
此外,2016年国家社科立项共25项,并列全国高校国家社科立项数第19位,位居全国民族院校第3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稳步增长,高级别科研项目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形成文理科研究协同推进与发展的良好局面。
科研平台建设突出,紧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有效聚集创新要素,积极开展联合攻关。在人文社科方面多个科研平台立项建设,如“民族团结进步理论与实践协同创新中心”、“民族团结进步研究院”、“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研究院” “云南省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发展研究智库”等。与此同时,在自然科学方面获得多个院士工作站和专家工作站立项建设。
科研平台基地建设的进一步加强,为学校深入开展科学研究、服务云南少数民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更大地贡献。自然科学研究方面,如民族药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等研究团队在高级别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申请多项专利,有的研究成果得到企业的高度关注,目前正抓紧合作推动产学研有序进行。在社会科学研究方面,部份研究成果发表在光明日报、国家社科基金成果要报、教育部智库专刊等高影响力刊物上,充分发挥科研人员在人文社科领域研究、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库”作用和积极的咨政作用。
十三五
科学研究助推高水平大学发展
十三五期间,云南民族大学将紧紧围绕国家和云南省的重大发展战略,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研平台为依托,以创新团队为抓手,以科研项目为切入点,产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加速研究成果的转化运用。为国家及云南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推动高水平大学发展。
建立健全制度建设,加强体制机制创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探索实践分级分类管理,盘活现有科研资源,有效聚集各种创新要素,形成群策群力,干事创业的良氛围。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充分发挥收入分配政策的激励导向作用,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转化。
以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围绕重点学科培育与建设,聚集创新要素,开展科学研究,抢占学科建设高地,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学科建设优势,把握学科建设话语权,引领学科建设的发展方向。
以科研平台为依托。实施科研平台培育、建设提升工程,选准在建的民族团结进步研究院、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研究院、民族药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等,培育建设国家级的科研平台。同时,适时申报新的科研平台,使之成为科研发展新的突破点的依托平台。
以创新团队为抓手。实施科研队伍建设创新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人力资本是最重要的资本,一切的创新活动、科技活动都是人做出来的,需要通过发挥收入分配政策的激励导向作用,让智力劳动获得合理的回报。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整合校内外的科研力量,全面推进协同创新、合作共赢、互惠互利的队伍建设创新工程。
以科研项目为切入点。实施重大、重点项目培育、建设、研发工程,以获得项目支持争取资源,拓展学术研究发展空间、挖掘学科建设潜力。鼓励加强与社会各界广泛联系,获取更多的横向项目支持,突显科学研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关联性。
产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实施重大成果和重大奖项培育工程,深入挖掘科研队伍的潜力,提供优质、精准、精细管理服务,在优势特色学科领域培育产出重大成果,依托在研国家级项目产出重大的、原创性成果,全力包装打造,争夺省部级乃至国家级奖项。
加速研究成果的转化运用。坚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统筹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等不同学科门类,统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全新链条,加强系统设计、分类管理,使科研人员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探索构建体现增加知识价值的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科技成果转化性收入的三元的薪酬体系。制定以实际贡献为评价标准的科技创新人才收入分配激励机制,突出业绩导向,鼓励科研人员通过科技成果转化获得合理收入。在校内形成知识创造价值、价值创造者得到合理回报的良性循环,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当日,云南民族大学还对获得2015年度云南省第十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及云南省自然科学奖的获奖者和团队进行了颁奖。
原文地址:
http://special.yunnan.cn/2008page/www/html/2016-12/16/content_46575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