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团工作

团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团学 -> 正文

“共品《澜沧水长》,团结誓词永相传” ——预科教育学院组织观看民族史诗话剧《澜沧水长》活动

来源: 时间:2025-03-27 作者: 点击: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的重要回信精神,引导广大预科团员青年把民族团结进步牢记心间、融入血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预科教育学院于2025年3月18日至25日组织3000余少数民族预科生在云南民族大学海口校区明匯楼观看反映民族团结誓词碑光荣历史的民族史诗话剧《澜沧水长》

《澜沧水长》以“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的传奇史诗为蓝本,通过荡气回肠的舞台叙事,生动再现了滇西南各少数民族歃血盟誓、永跟党走的历史壮歌。当澜沧江畔的铮铮誓言穿越时空响彻剧场,当民族团结的精神图谱在光影流转间徐徐展开,全场学生无不沉浸于这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之中。这场融合了深刻思想性、艺术感染力与教育穿透力的沉浸式思政课,以春风化雨之势在少数民族预科学子心中厚植民族团结进步情怀,奏响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强音。

以观促学铸魂、以思促行明志,预科教育学院全体师生在新时代征程中赓续民族团结的精神火种,爱国奉献、团结奋进,争当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践行者、促进者、守护者,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预科2班的董浩然说道:“作为一个普洱宁洱人,一个佤族小女孩,一个少数民族预科生,一名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我深受民族团结的熏陶和滋养,我深切地热爱我的祖国,爱这片滋养我的土地,爱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预科19班的白丽雯说道:“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要知道民族团结誓词碑立碑的艰苦历程。儿时不懂民族团结誓词碑的意义,逐渐才明白这块碑到底有多重,这是用文字不能写出的艰辛与不易。”

预科10班的谢雨秋说:“观看完话剧《澜沧水长》,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被那段发生在澜沧江畔的故事深深打动。舞台上,各民族特色鲜明的服饰、语言、习俗,以及剽牛、喝咒水等庄重的仪式,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的澜沧江畔,亲眼见证着民族融合的艰难与伟大。演员们精湛的表演,将人物的性格特点与内心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工作队的坚定执着,还是少数民族同胞从疑虑到信任的转变,都刻画得入木三分。让我深刻认识到民族团结来之不易,它是无数先辈用智慧、耐心和牺牲换来的。在新时代,我们更应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团结局面,像剧中的先辈们一样,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预科28班翟宗进说:“看《澜沧水长》,像经历一场江边人家的时光旅行。舞台上,几代人的生活在澜沧江畔徐徐铺陈,有烟火气,有时代的冲击。演员们用精湛演技,把角色的喜怒哀乐鲜活呈现,让我真切感受到岁月变迁中人性的坚韧与美好,看到家乡发展与时代进步紧密相连。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们向着过上好日子的目标,踏实而坚定的奋进着!”

预科42班黄夕芸说道“观看话剧《澜沧水长》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仿佛亲历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这部作品不仅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更是一堂深刻的历史课,让我对民族团结的珍贵有了更深的理解。话剧以澜沧江为背景,这条悠长的河流穿越我国西南边陲,孕育了无数生命与文化。舞台上真实还原的“民族团结誓词碑”,静静地诉说着过去发生的故事。我多次被剧情的张力所震撼。澜沧江作为民族发源的象征,见证了无数日夜的流转与变迁。正如剧中所展现的,花开时她在流,花落时她也在流,这条河流承载着太多故事与情感。而话剧通过精湛的表演和细腻的叙事,将这些故事娓娓道来,引发了我对民族团结、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澜沧水长》不仅仅是一部话剧,更是一部关于历史、文化与民族的宏大叙事。它让我意识到,民族团结并非易事,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与奉献。在当今时代,我们更应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团结,共同守护我们的文化与家园。这部话剧无疑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对未来充满了更多的期待。”

预科46班吉健榕说“看了《澜沧江水》,真实的感受到了今天民族团结的局面来之不易。在接下来的日子,我会为民族团结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和各少数民族同学相亲相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的抱在一起”

预科2班团支部书记彭媛分享她心得:“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信中提到的那座碑就坐落在我的家乡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每一片普洱茶都记得那片滋养过它的土地,就像每一个普洱人都铭记那段造福千秋的誓言。我听着它的故事长大,我在它面前庄严地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它见证着千千万万个“我”重要的政治历史时刻。我第一次主持活动,也是在它面前。那次活动距今已经十年,主持的细节早已在我愈渐丰富的人生经历中被时间冲淡,唯独方有富爷爷讲到誓词碑的故事时湿润的眼眶让我记忆犹新。那时我不知道这座碑对于他意味着什么,对于70多年前前往北京参观的少数民族代表们意味着什么。方有富爷爷当初和我们讲述的故事细节我都在《澜沧水长》这部话剧中一一印证。比如观礼团乘汽车到达昆明,到达重庆,又乘坐“大铁鸟”到达北京。再比如毛主席给少数民族代表们赠送了毛呢中山装——如今还陈列在民族团结誓词碑纪念馆里面。也是在这一刻,故事的细节重叠在我脑海里的这一刻,我心里一震,一个信念逐渐清晰起来——讲好民族团结誓词碑故事。事实上,我是这样想的,也这样做了。去年,在云南民族大学“金话筒”主持人大赛决赛的现场,我就讲述了民族团结誓词碑的故事,身处更高的舞台,见识到更厉害的同龄人,心里难免紧张和害怕,但我一想到我站在那个舞台上只有一个目的:讲好民族团结誓词碑的故事,我就不那么害怕了。民族团结誓词碑功在千秋,利在当代,我也受它的庇佑幸福地成长。如今,我想让更多的人知道它的故事。中学时代起,我便离开家乡外出求学,但我一直没有忘记讲述民族团结誓词碑的故事。渐渐地,故乡只有冬夏,再无春秋,但那座碑依然屹立在我心里,成为一种精神,一种热爱团结,向往和平,永远跟党走的精神,我想这也是誓词碑留给我们后人的宝贵精神食粮。因此,讲好民族团结誓词碑的故事,成为了我整个少女时代的英雄主义。”

地址:云南民族大学海口校区

电话:0871-68599420

邮箱:ynykjyjd@163.com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