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local/6/B1/D0/05AB838D59434A9160E5FE29812_43A9E1E5_149D70.png?e=.png)
【科】桑科
【属】 榕属
【拉丁学名】Ficus hirta Vahl.
【别 名】 丫枫小树(植物名实图考),大青叶(植物名实图考),佛掌榕(海南植物志),掌叶榕(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植物形态】 灌木或小乔木,嫩枝中空,小枝,叶和榕果均被金黄色开展的长硬毛。叶互生,纸质,多型,长椭圆状披针形或广卵形,长10-25厘米,边缘具细锯齿,有时全缘或3-5深裂,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浅心形或宽楔形,表面疏生贴伏粗硬毛,背面密或疏生开展的白色或黄褐色绵毛和糙毛,基生脉3-5条,侧脉每边4-7条;叶柄长2-8厘米;托叶卵状披针形,长10-30毫米,膜质,红色,被柔毛。榕果成对腋生或生于已落叶枝上,球形或椭圆球形,无梗或近无梗,直径10-15毫米,幼时顶部苞片形成脐状凸起,基生苞片卵状披针形,长10-30毫米,膜质,红色,被柔毛;雌花果球形,雄花及瘿花果卵球形,无柄或近无柄,直径10-15毫米,幼嫩时顶部苞片形成脐状凸起,基生苞片早落,卵状披针形,先端急尖,外面被贴伏柔毛;雄花生于榕果内壁近口部,有柄,花被片4,披针形,红色,雄蕊2-3枚,花药椭圆形,长于花丝;瘿花花被片与雌花同数,子房球形,光滑,花柱侧生,短,柱头漏斗形;雌花生雌株榕果内,有梗或无梗,花被片4。瘦果椭圆球形,表面光滑,花柱贴生于一侧微凹处,细长,柱头棒状。
【分布生境】 产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海南、湖南、福建、江西。常见于村寨附近旷地或山坡林边,或附生于其他树干。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东北部、越南、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也有。
【生长习性】粗叶榕喜温暖湿润的环境,适宜生长在光照良好、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保水保肥能力强,且排灌良好、交通方便的向阳或半阳坡地,坡度最好不超过25°的缓坡地为佳。不同植物对土壤pH要求不同,酸碱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粗叶榕适宜在pH6.5-7.5的红壤、赤红壤的地方生长。
【药用部位】根
【采收加工】采收后,先把粗叶榕根表面泥土抖落干净,但不能用水冲洗,然后按大小、粗细分级,并把细的根和须根切下,捆成小扎,大的根趁新鲜将其切成厚片(因为湿根容易切片),树头另外切片,及时分类晒干,以防变色。如遇阴雨天气可用低温烘干,切忌高温烘烤,否则香气将尽失,影响质量。晒干后用塑料密封袋包装成件,以利贮藏和运输。
【功能主治】药用治风气,去红肿(植物名实图考)。《浙江植物志》称根、果祛风湿,益气固表。茎皮纤维制麻绳、麻袋。
【性味】甘,平
【功能效用】 药用治风气,去红肿(植物名实图考)。《浙江植物志》称根、果祛风湿,益气固表。
【现代研究】粗纤维含量较高;富含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和多种药用氨基酸,具有较高营养价值与保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