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五加科
【属】常春藤属
【拉丁学名】Hedera nepalensis var. sinensis (Tobl.) Rehd.
【别 名】 常春藤(变种)(种子植物名称)爬树藤、爬墙虎(湖北兴山土名),三角枫(四川北碚土名),牛一枫(四川峨眉土名),山葡萄(福建土名),三角藤、狗姆蛇(广东土名),爬崖藤(陕西佛坪土名)
【植物形态】 常绿攀援灌木;茎长3-20米,灰棕色或黑棕色,有气生根;一年生枝疏生锈色鳞片,鳞片通常有10-20条辐射肋。叶片革质,在不育枝上通常为三角状卵形或三角状长圆形,稀三角形或箭形,长5-12厘米,宽3-10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截形,稀心形,边缘全缘或3裂,花枝上的叶片通常为椭圆状卵形至椭圆状披针形,略歪斜而带菱形,稀卵形或披针形,极稀为阔卵形、圆卵形或箭形,长5-16厘米,宽1.5-10.5厘米,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楔形或阔楔形,稀圆形,全缘或有1-3浅裂,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或淡黄绿色,无毛或疏生鳞片,侧脉和网脉两面均明显;叶柄细长,长2-9厘米,有鳞片,无托叶。伞形花序单个顶生,或2-7个总状排列或伞房状排列成圆锥花序,直径1.5-2.5厘米,有花5-40朵;总花梗长1-3.5厘米,通常有鳞片;苞片小,三角形,长1-2毫米;花梗长0.4-1.2厘米;花淡黄白色或淡绿白色,芳香;萼密生棕色鳞片,长2毫米,边缘近全缘;花瓣5,三角状卵形,长3-3.5毫米,外面有鳞片;雄蕊5,花丝长2-3毫米,花药紫色;子房5室;花盘隆起,黄色;花柱全部合生成柱状。果实球形,红色或黄色,直径7-13毫米;宿存花柱长1-1.5毫米。花期9-11月,果期次年3-5月。
【分布生境】 分布地区广,北自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河南、山东,南至广东(海南岛除外)、江西、福建,西自西藏波密,东至江苏、浙江的广大区域内均有生长。常攀援于林缘树木、林下路旁、岩石和房屋墙壁上,庭园中也常栽培。垂直分布海拔自数十米起至3500米(四川大凉山、云南贡山)。越南也有分布。
【生长习性】阴性藤本植物,也能生长在全光照的环境中,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生长良好,耐寒性较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喜湿润、疏松、肥沃的土壤,不耐盐碱。
【药用部位】 全株
【采收加工】常春藤栽培管理简单粗放,但需栽植在土壤湿润、空气流通之处。移植可在初秋或晚春进行、定植后需加以修剪,促进分枝。南方多地栽于园林的蔽荫处,令其自然匍匐在地面上或者假山上。北方多盆栽,盆栽可绑扎各种支架,牵引整形,夏季在荫棚下养护,冬季放入温室越冬,室内要保持空气的湿度,不可过于干燥,但盆土不宜过湿。
【性味】①《本草拾遗》:苦。
②《本草再新》:味苦,性微寒,无毒。
③《西藏常用中草药》:性平,味甘。
【功能主治】有舒筋散风之效,茎叶捣碎治衄血,也可治痛疽或其他初起肿毒。
【现代研究】药理活性研究表明,常春藤皂苷元具有抗肿瘤、抗抑郁、抗菌抗炎、抗糖尿病等多种药理作用;常春藤叶片对甲醛具有吸收能力,甲醛被叶片吸收后可被代谢成甲醇,然后进一步代谢成可溶性糖等中间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