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木兰科
【属】五味子属
【拉丁学名】Schisandra viridis
【植物形态】 落叶木质藤本,全株无毛,小枝具稀疏细纵条纹,当年生枝紫褐色,短枝间疏离;二年生枝变灰褐色。叶纸质,卵状椭圆形,通常最宽处在中部以下,长4-16厘米,宽2-4 (7) 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钝或阔楔形,中上部边缘有胼胝质齿尖的粗锯齿或波状疏齿,上面绿色,下面浅绿色,干时榄绿色,侧脉每边3-6条,网脉稀疏而明显。雄花:花梗长1.5-5厘米,花被片黄绿色或绿色,6-8片,大小相似,阔椭圆形、倒卵形或近圆形,长5-10毫米,宽4-10毫米,最内轮的较小。雄蕊群倒卵圆形或近球形,直径4-6毫米,花托椭圆状圆柱形,顶端伸长具盾状附属物,雄蕊10-20枚,基部雄蕊长1.2-2.2毫米,药长0.7-1.5毫米,内侧向开裂,药隔棒状长圆形,长1-2毫米,稍长于药室,有微细腺点,花丝长0.6毫米,上部雄蕊贴生于花托顶端附属物无花丝;雌花:花梗长4-7厘米,花被片与雄花的相似,雌蕊群近球形,直径5-6毫米,心皮15-25枚,斜倒卵圆形或椭圆体形,长1.8-2.5毫米,柱头下延的附属体长约0.2毫米。聚合果果柄长3.5-9.5厘米,聚合果托长7-12厘米,成熟心皮红色,排成两行,果皮具黄色腺点,顶端的花柱基部宿存,基部具短柄。种子肾形,长3.5-4.5毫米,种皮具皱纹或小瘤点。花期4-6月,果熟期7-9月。
【分布生境】 产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生于海拔200-1 500米的山沟、溪谷丛林或林间。模式标本采自广东河源。
【生长习性】五味子喜欢在微酸性腐殖土中生长,一般会野生于海拔1200-1700米的山区的林中、沟谷、溪旁、山坡的灌木丛中,植株的根茎在土壤中会向四周水平生长成横茎,在夏季的5月-7月开花,五味子成熟的枝杆颜色为灰褐色,生长出的新枝条的颜色为红色。
【药用部分】藤茎、根。
【采收加工】果实:8下旬至9月末果实呈紫红色时采摘,在晚秋落叶霜冻以后采摘,霜打后果实呈紫红半干时质量最佳。及时置阳光下晒干。
【性味】辛;性温。
【功能主治】祛风活血;行气止痛;风湿骨痛;胃痛;疝气痛;月经不调;荨麻疹。
【现代研究】含联苯环辛烯型木脂素,具有保肝,抗癌,抗氧化,抗病毒等多种药理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