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五加科
【属】鹅掌柴属
【拉丁学名】Schefflera Heptapleurum heptaphyllum
【别名】大叶伞、鸭脚木、鸭母树、红花鹅掌柴
【生物形态】生活型: 乔木;株: 高2-15米,胸径可达30厘米以上;小枝粗壮,干时有皱纹,幼时密生星状短柔毛,不久毛渐脱稀;枝: 幼枝密被星状毛,后渐脱落;叶: 小叶6-10,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7-18厘米,先端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全缘,幼树之叶常具锯齿或羽裂,幼叶密被星状毛,老叶下面沿中脉及脉腋被毛,或无毛,侧脉7-10对;叶柄长15-30厘米;花: 花序圆锥形,长达30厘米,密被星状毛,后渐脱落,伞形花序梗长1-2厘米,有时分枝具少数单花;花梗长约5毫米;花白色,芳香;花萼被毛,花瓣5-6,花时反曲,无毛;子房5-10室;果: 果球形,宿存花柱粗,长约1毫米;
【分布生境】国内产地: 广布于西藏(察隅)、云南、广西、广东、浙江、福建和台湾;国外分布: 日本、越南和印度;海拔: 100-2100m;
【生长习性】生境: 有时也阳坡上;
海拔: 100-2100m;
物候期: 花期10-11月,果期12月至翌年1月;
【药用部位】木材质软,为火柴杆及制作蒸笼原料;叶及根皮民间供药用,治疗流感、跌打损伤等症。
【采收加工】叶: 夏、秋采取; 根或根皮全年可采,洗净,晒干。
【性味归经】甘,温。肝、肾、心三经。
【功能主治】用于风湿痛、经前腹痛、神经痛等。用于水肿,骨折等可有活血消肿之功
【现代研究】鹅掌柴含有三萜化合物(SOT-3;白桦脂酸-3-硫酸酯;SOT-4;南五加萜酸;SOT-8;南五加萜酸-28-O-α-L-鼠李糖基-(1-4)-O-β-D-葡萄糖基-(1-6)-β-D-葡萄糖苷),鹅掌柴具有抗炎、抗肿瘤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