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local/7/46/7E/4F06F851E004945655E1738C9A0_4B20F9DA_B09EB.png?e=.png)
[科]茜草科
[属]钩藤属
[拉丁学名] Uncaria rhynchophylla (Miq.) Miq. ex Havil.
[别 名]双钩钻
[植物形态]生活型:藤本;嫩枝较纤细,方柱形或略有4棱角,无毛;叶:叶纸质,椭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长5-12厘米,宽3-7厘米,两面均无毛,干时褐色或红褐色,下面有时有白粉,顶端短尖或骤尖,基部楔形至截形,有时稍下延;侧脉4-8对,脉腋窝陷有粘液毛;叶柄长5-15毫米,无毛;托叶狭三角形,深2裂达全长2/3,外面无毛,里面无毛或基部具粘液毛,裂片线形至三角状披针形;花:头状花序不计花冠直径5-8毫米,单生叶腋,总花梗具一节,苞片微小,或成单聚伞状排列,总花梗腋生,长5厘米;小苞片线形或线状匙形;花近无梗;花萼管疏被毛,萼裂片近三角形,长0.5毫米,疏被短柔毛,顶端锐尖;花冠管外面无毛,或具疏散的毛,花冠裂片卵圆形,外面无毛或略被粉状短柔毛,边缘有时有纤毛;花柱伸出冠喉外,柱头棒形;果:果序直径10-12毫米;小蒴果长5-6毫米,被短柔毛,宿存萼裂片近三角形,长1毫米,星状辐射;
[分布生境]产于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湖南、湖北及江西;国外分布于日本。
[生长习性]常生于山谷溪边的疏林或灌丛中。
[药用部位]带钩茎枝
[采收加工]钩滕以带钩的枝茎入药。
栽后3~4年采收,在8~9月份割下带钩的枝条,除去叶片和枯枝,将茎枝剪成两端平截,每段长1~2厘米,晒干,或放在锅内蒸片刻,取出晒干,使其色泽变紫红色,油润光滑
[性 味]性微寒味甘
[功能主治]清血平肝,息风定惊,用于风热头痛,感冒夹惊,惊痛抽搐等症,所含钩藤碱有降血压作用。
[现代研究]从钩藤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藜芦酰乙二醇、2,3-二羟基-1-(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1-丙酮、4-羟基-3,5-二甲氧基-苯酚、rel-5-(3S,8S-dihydroxy-1R,5S-dimethyl-7-oxa-6-oxobicyclo[3,2,1]-oct-8-yl)-3-methyl-2Z,4E-pentadienoic acid、4-O-β-D-glucopyranosyl sinapic acid methyl ester、儿茶素、去氢假虎刺酮、3-hydroxy-β-damascone;现代研究表明该属植物中主要含有生物碱类、三萜类、黄酮类、香豆素类、木脂素类等成分; 从钩藤中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高丽槐素(1)、去氢钩藤碱(2)、3,4,5,-三甲氧基苯酚(3)、喜树次碱(4)、(-)-N-甲基金雀花碱(5)、毛钩藤碱(6)、去氢毛钩藤碱(7)、缝籽嗪甲醚(8)、3α-二氢卡丹宾碱(9)、卡丹宾碱(10)和喜果苷(11);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钩藤属植物具有降压、镇静催眠、抗惊厥癫痫、免疫调节、抗癌、抗肿瘤、抗炎、抗氧化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