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药
瑶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瑶药 >> 正文
毛杜仲藤
发布时间:2023-03-21 发布者: 浏览次数:

夹竹桃科

杜仲藤属

[拉丁学名] Urceola huaitingii (Chun & Tsiang) D. J. Middleton.

别名引汁藤、个一豪、婢嫁、银花藤、鸡头藤、力酱梗、续断

[植物形态]攀援多枝灌木,长达13米,具乳汁,除花冠裂片外,都具有灰色或红色绒毛;枝与小枝圆柱状,粗壮,具不规律的纵长细条纹,直径2-3毫米,有皮孔;节间长2-5厘米;叶腋间及腋内腺体众多,易落,黑色,线状钻形,长1毫米。叶生于枝的顶端,薄纸质或老叶略厚,两面被有柔毛,叶背脉上被毛较密,卵圆状或长圆状椭圆形,长2.5-7.5厘米,宽1.5-3.5厘米,边缘略向下卷,顶端锐尖或短渐尖,基部狭圆形或宽楔形,叶面深绿色,叶背淡绿色;中脉与侧脉在叶面平坦,在叶背明显凸起,侧脉每边10条,弧形上升,在边缘前网结;叶柄有绒毛,长5毫米。花序近顶生或稀腋生,伞房状,多花,长4-6厘米;苞片叶状,长1-3毫米,宽0.5-1毫米;花梗丝状,长1-2毫米;花蕾顶端钝;花有香味;花萼近钟状,外面有绒毛,双盖覆瓦状排列,裂片长圆状披针形,钝头,长2毫米,宽1毫米,花萼内面腺体5枚,腺体极小;花冠黄色,坛状辐形,外面有微毛,除内面基部有浓毛外余均无毛,花冠筒长2毫米,喉部胀大,基部缩小,裂片向右覆盖而向左旋转,在花蕾内顶端钝头而内褶,开花后开展,镊合状排列,长2毫米,宽1毫米;雄蕊着生于花冠筒的基部,花丝极短,花药披针状箭头形;花盘5裂;子房有心皮2枚,具疏柔毛,每心皮约有10个胚珠,花柱极短,花柱头陀螺状,顶端不明显2裂。蓇葖双生或1个不发育,卵圆状披针形,基部胀大,长6-7厘米,基部直径1.5-2厘米,外果皮基部多皱纹,中部以上有细条纹;种子线状长圆形,暗黄色,有柔毛,基部锐尖,顶端近截形,长10-15毫米,宽2-3毫米;种毛白色绢质,轮生,长约3厘米;胚长圆形,子叶与幼根几等长,子叶白色,倒披针形,两端钝头,长7毫米,宽2毫米;幼根圆柱状,长6毫米。








分布生境]产于广西、广东、湖南和贵州等省区。







生长习性生于海拔200-1000米的山地疏林中或山谷阴湿地方,攀援于树木之上。

药用部位全株

采收加工秋季采收,剥取茎皮和根皮,切片,晒干。

性味味苦、微辛,性微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具有镇静、镇痛、降低血压、治刀伤痛、眼痛、脚痛和驳骨等,主治风湿痹痛,腰膝酸软,跌打损伤

现代研究从毛杜仲藤中分离得到大黄素甲醚,延胡索酸,龙胆酸甲酯,丁香酸甲酯,丁香酸,2,5-二甲氧基对苯醌,香草酸,3,4,5-三甲氧基苯甲酸,6-甲氧基-7-羟基香豆素;从毛杜仲藤中分离得到一个神经酰胺类混合物(化合物1~4),即N-(2’-羟基二十一碳酰基)-1,3,4-三羟基-2-氨基-8,9(E)-十八碳烯,N-(2’-羟基二十二碳酰基)-1,3,4-三羟基-2-氨基-8,9(E)-十八碳烯,N-(2’-羟基二十三碳酰基)-1,3,4-三羟基-2-氨基-8,9(E)-十八碳烯,N-(2’-羟基二十四碳酰基)-1,3,4-三羟基-2-氨基-8,9(E)-十八碳烯;对中药毛杜仲藤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其中的原花青素类成分具有强的抗氧化活性以及升高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和增强心肌收缩力等作用,同时对缺血性心肌还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提示对心衰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二维码

Copyright @ 2013-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云南民族大学 版权所有 滇ICP备05008862号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