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local/A/0D/8E/9B026787459DB7108CFFFD25814_3F103474_FC8B2.png?e=.png)
[科]:卫矛科
[属]:南蛇藤属
[拉丁学名]:Celastrus orbiculatus Thunb.
[别名]:金银柳、金红树、过山风
[植物形态]: 落叶藤状灌木。小枝光滑无毛,灰棕色或棕褐色,腋芽小,卵状到卵圆状,叶通常阔倒卵形,近圆形或长方椭圆形,边缘具锯齿,两面光滑无毛或叶背脉上具稀疏短柔毛,聚伞花序腋生,花小,雄花萼片钝三角形;花瓣倒卵椭圆形或长方形,花盘浅杯状,雌花花冠较雄花窄小,肉质,子房近球状,蒴果近球状,种子椭圆状稍扁,赤褐色。5-6月开花,7-10月结果。
[分布生境]: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是中国分布最广泛的种之一。生长于海拔450-2200米山坡灌丛。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生长习性]:一般多野生于山地沟谷及临缘灌木丛中。垂直分布可达海拔1500m。性喜阳耐阴,分布广,抗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栽植于背风向阳、湿润而排水好的肥沃沙质壤土中生长最好,若栽于半阴处,也能生长。
[药用价值]药用部位:根、藤、果、叶入药。
采收和储藏:全年采根、藤;夏季采叶;秋季采果。
功能主治:根、藤:祛风活血,消肿止痛。用于风湿关节炎,跌打损伤,腰腿痛,闭经。果:安神镇静。用于神经衰弱,心悸,失眠,健忘。叶:解毒,散瘀。用于跌打损伤,多发性疖肿,毒蛇咬伤。1,《湖南药物志》:治小儿惊风,痢疾,筋骨痛,痔疾,肠风。
2,《常用中草药配方》:散血通经,祛风湿,强筋骨消炎解毒。治头晕痛,牙痛,呕吐,四肢麻木,腰腿痛,经闭。
3,《全国中草药汇编》: 根、藤:祛风活血,消肿止痛。用于风湿关节炎,跌打损伤,腰腿痛,闭经。果:安神镇静。用于神经衰弱,心悸,失眠,健忘。叶:解毒,散瘀。用于跌打损伤,多发性疖肿,毒蛇咬伤。
4,《中国药植志》:"治毒蛇咬伤。“
5,《湖南药物志》:"治小儿惊风,痢疾,筋骨痛,痔疾,肠风。"
6,《常用中草药配方》:"散血通经,祛风湿,强筋骨,消炎解毒。治头晕痛,牙痛,呕吐,四肢麻木,腰腿痛,经闭。"
7,《植物名实图考》:行血气。治无名肿毒。
8,《泉州本草》 :治风湿性关节炎,神经衰弱,失眠,心悸,哮喘。
江西《中草药学》 :治夏季发痧,呕吐腹痛,多发性脓肿,附骨疽。
9,《常用中草药配方》 :散血通经,祛风湿,强筋骨,消炎解毒。治风湿筋骨疼,腰腿痛,骶骨损伤,多发性脓肿,毒蛇咬伤。
[化学成分]:现代研究表明其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其中主要是以萜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等含量最多,此外还有有机酸类等化合物。1.萜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是南蛇藤中提取最多的一类成分,在于南蛇藤的根皮、叶、种子中均具有提取。倍半萜及其衍生物在南蛇藤中含量最多,主要结构类型为二氢沉香呋喃,是南蛇藤的主要活性成分,南蛇藤根茎中提取的化合物多为三萜类化合物.目前南蛇藤提取的六种三萜类化合物分别为南蛇藤素(c
elastro)、扁蒴藤素(pristimerin)、β-香树醇酯 (β-amyri)、β-香树醇酯棕榈酸酯(β-amyrinpalmitat)、24-羟基-3-羰基-12-oleannen-28-oicacid、齐墩果酸等
2.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主要从南蛇藤的叶分离提取,以山奈酚和槲皮素最具代表性。目前已有报道的化合物除此之外还有山柰酚-7-O-a-L-李鼠糖苷、山柰酚-3,7-二-O-a-L-鼠李糖苷、槲皮素-3-0-β-D-葡萄糖苷、杨梅苷和山柰酚-3-0-芸香糖苷等。
3.其他:在南蛇藤的根皮、种子提取的还有棕榈酸、苯甲酸等有机酸成分,以及甾体类化合物。研究还发现南蛇藤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其中以钙、镁、锰和铁等含量较高。
[药理研究]1.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抗肿瘤,南蛇藤属植物化学成分或有效部位具有抗肿瘤活性。2.抗炎。3.抗菌、抗疟活性4.降血糖和调血脂。
除了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发挥祛风除湿通络作用之外,现代研究表明其还具有抗肿瘤、抗多重耐药、抗动脉硬化、抗炎、抗风湿、抗病毒、抗氧化活性等多种生物学活性。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南蛇藤不仅有良好抗肿瘤活性,而且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是多样性的。近年来关于南蛇藤抗肿瘤作用,从南蛇藤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抑制肿瘤的侵袭转移以及联合化疗药物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