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茜草科
【属】:巴戟天属
【拉丁学名】:Morinda officinalis How
【别名】鸡肠风、巴吉、巴戟、大巴戟
【植物形态】生活型: 藤本; 枝: 幼枝被硬毛;叶: 叶纸质,长圆形、卵状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6-13厘米,宽3-6厘米,先端短尖,基部钝圆或楔形,有时疏被缘毛,上面初疏被紧贴长硬毛,后无毛,中脉被刺状或弯毛,下面无毛或中脉疏被硬毛,侧脉4-7对;叶柄长0.4-1.1厘米,密被硬毛,托叶长3-5毫米,顶部截平; 花: 3-7个头状花序组成伞形复花序,顶生;花序梗长0.5-1厘米,被柔毛,基部常卵形或线形总苞片,头状花序有4-10花;花2-4基数,花无梗;花萼倒圆锥状,顶部具2-3波状齿,外侧一齿三角状披针形;花冠白色,近钟状,长6-7毫米,冠筒长3-4毫米,裂片2-4,卵形或长圆形,疏被柔毛,内面被髯毛;雄蕊2-4;花柱伸出,柱头2裂; 果: 聚花果具1至多个核果,近球形,径0.5-1.1厘米;核果具2-4分核;分核三棱形,具1种子;
【分布生境】产于福建: 厦门、德化、南靖 江西 湖南: 新宁、城步、宁远 广东: 广州、从化、珠海、恩平、茂名、信宜、怀集、封开、德庆、高要、大埔、五华、阳江、阳春、英德、连州、中山、云浮 广西: 临桂、兴安、龙胜、上思、东兴、钦州、秀海南: 东方屯昌、陵水、保亭、琼中
【生态习性】物候期:花期5-7月,果期10-11月
【药用部位】植物的干燥根,古今巴戟天的药用部位均为根部,且以连珠状多、肉厚、颜色紫者品质为佳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釆挖,洗净,除去须根,晒至六七成干,轻轻捶扁,晒干。
【性 味】味甘、辛,性微温
【功能主治】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之功效。常用于用于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
【现代成分研究】巴戟天的成分有低聚糖类、环烯醚萜苷类、甾醇类、蒽醌类、有机酸类、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其中主要发挥作用的成分是低聚糖类。《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规定,干燥的巴戟天中,耐斯糖的含量不可以少于2.0%。
【化学成分】其化学成分主要有醌类、环烯醚萜类、脂肪类、黄酮类等,该属植物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菌等多种药理活性。
【药理作用】主要集中抗骨质疏松、延缓衰老、增强机体免疫力、抗肿瘤、抗抑郁、抗疲劳、抗氧化、改善心肌缺血、改善生殖作用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