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忍冬科
【属】荚蒾属
【拉丁学名】Viburnum opulus Linn. var.calvescens (Rehd.) Hara f. calvescens
【别名】天目琼花
【植物形态】落叶灌木,高达1.5-4米;当年小枝有棱,无毛,有明显凸起的皮孔,二年生小枝带色或红褐色,近圆柱形,老枝和茎干暗灰色,树皮质厚而多少呈木栓质。小枝、叶柄和总花梗均无毛。叶下面仅脉腋集聚簇状毛或有时脉上亦有少数长伏毛。冬芽卵圆形,有柄,有1对合生的外鳞片,无毛,内鳞片膜,基基部合生成筒状。叶轮廓圆卵形至广卵形或倒卵形,长6-12厘米,通常3裂,具掌状3出脉,基部圆形、截形或浅心形,无毛,裂片顶端渐尖,边缘具不整齐粗牙齿,侧裂片略向外开展;位于小枝上部的叶常较狭长,椭圆形至矩圆状披针形而不分裂,边缘疏生波状牙齿,或浅3裂而裂片全缘或近全缘,侧裂片短,中裂片伸长;叶柄粗壮,长1-2厘米,无毛,有2-4至多枚明显的长盘形腺体,基部有2钻形托叶。复伞形式聚伞花序直径5-10厘米,大多周围有大型的不孕花,总花梗粗壮,长2-5厘米,无毛,第一级辐射枝6-8条,通常7条,花生于第二至第三级辐射枝上,花梗极短;萼筒倒圆锥形,长约1毫米,萼齿三角形,均无毛;花冠白色,辐状,裂片近圆形,长约1毫米;大小稍不等,筒与裂片几等长,内被长柔毛;雄蕊长至少为花冠的1.5倍,花药紫红色,长不到1毫米;花柱不存,柱头2裂;不孕花白色,直径1.3-2.5厘米,有长梗,裂片宽倒卵形,顶圆形,不等形。果实红色,近圆形,直径8-10(-12)毫米;核扁,近圆形,直径7-9毫米,灰白色,稍粗糙,无纵沟。
【分布生境】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部、山西、陕西南部、甘肃南部,河南西部、山东、安徽南部和西部、浙江西北部、江西(黄龙山)、湖北和四川。日本、朝鲜和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南部也有分布。生于溪谷边疏林下或灌丛中,海拔1000-1650米。
【生长习性】鸡树条为阳性树种,稍耐阴,喜湿润空气,但在干旱气候亦能生长良好。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微酸性及中性土壤上都能生长。耐寒性强,根系发达,移植容易成活,是优良的北方园林观赏树种。花期6-7月,果期8-9月,果红色,冬季宿存。
【药用部位】枝、叶、果实
【采收加工】花期5-6月,果熟期9-10月
【性味】甘苦,平
【功能主治】该种枝叶可通经活络,解毒止痒,枝可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酸腿痛,跌打损伤。叶子可外用治疮疖,癣,皮肤瘙痒。鸡树条的果实能够止咳,常用于急、慢性气管炎,咳嗽。
【现代研究】1、化学成分情况:,含量较高的物质有3-甲基丁酸(40.50%)、2-甲基丁酸(14.49%)、邻苯二甲酸丁基异丁基酯(10.28%)、棕榈酸(6.02%)、α-亚麻酸(4.58%)、β-谷甾醇(3.02%)(表6)。
表6 鸡树条荚蒾叶中化学成分GC-MS分析结果
3-methyl-butanoic acid |
3-甲基丁酸 |
2-methyl-butanoic acid |
2-甲基丁酸 |
3-methyl-pentanoic acid |
3-甲基戊酸 |
Hexanoic acid 己酸 |
2-ethyl-1-hexanol |
2-乙基-1-己醇 |
11-methyl-1-dodecanol |
11-甲基-1-十二醇 |
3,7-dimethyl-1-octanol |
3,7-二甲基-1-辛醇 |
6-methyl-2-(oxiran-2-yl)hept-5-en-2-ol |
6-甲基-2-(2-环氧乙烷基)庚-5-烯-2-醇 |
3,7-dimethylocta-1,6-dien-3-ol |
3,7-二甲基辛烷-1,6-二烯-3-醇 |
Decanal 正癸醛 |
2. 药理研究:鸡树条荚蓬果实水煎液均可延长氨水引起咳嗽的潜伏期和减少咳嗽次数,有显著的止咳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