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蔷薇科
【属】蔷薇属
【拉丁学名】Rosa chinensis Jacq
【别名】:月月红、月月花、长春花、四季花、胜春
【植物形态】:高1-2米;小枝粗壮,圆柱形,近无毛,有短粗的钩状皮刺。叶子为羽状复叶,表面深绿有光泽而叶背青白,且无毛面具有小托叶。小叶3-5,稀7,连叶柄长5-11厘米,小叶片宽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长2.5-6厘米,宽1-3厘米,先端长渐尖或渐尖,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锐锯齿,两面近无毛,上面暗绿色,常带光泽,下面颜色较浅,顶生小叶片有柄,侧生小叶片近无柄,总叶柄较长,有散生皮刺和腺毛;托叶大部贴生于叶柄,仅顶端分离部分成耳状,边缘常有腺毛。花分单瓣和重瓣,重瓣色为深红且略似玫瑰。花色以红色为主,其他有白、黄、粉红、玫瑰红等。花几朵集生,稀单生,直径4-5厘米;花梗长2.5-6厘米,近无毛或有腺毛,萼片卵形,先端尾状渐尖,有时呈叶状,边缘常有羽状裂片,稀全缘,外面无毛,内面密被长柔毛;花瓣重瓣至半重瓣,红色、粉红色至白色,倒卵形,先端有凹缺,基部楔形;花柱离生,伸出萼筒口外,约与雄蕊等长。果卵球形或梨形,长1-2厘米,红色,萼片脱落。果期6-11月。蔷薇果卵圆形或梨形,熟时红色,自然花期4月到9月。叶子为羽状复叶,表面深绿有光泽而叶背青白,且无毛面具有小托叶。
【分布环境】:中国是月季花的原产地之一,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湖北、四川和甘肃等省的山区。尤以上海、南京、常州、天津、郑州和北京等市种植最多。
【生长习性】:月季花适应性强,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的微带酸性沙壤土最好。性喜温暖、日照充足、空气流通的环境,温暖湿润的气候。一般22~25℃为花生长的最适宜温度。大多数品种最适温度白天为15-26℃,晚上为10-15℃。冬季气温低于5℃即进入休眠。有的品种能耐-15℃的低温和耐35℃的高温;夏季温度持续30℃以上时,即进入半休眠,植株生长不良,虽也能孕蕾,但花小瓣少,色暗淡而无光泽。月季花可利用播种与扦插进行栽培繁殖。
【药用部位】:根、叶、花。
【采收加工】:夏、秋两季采收半开放的花朵,晾干,或用微火烘干。
【性味】:甘、淡、微苦,平。
【功能主治】中医认为,月季花味甘、性温,祛瘀、行气、止痛作用明显,故常用于治疗肝郁血滞,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及胸胁胀痛,跌打损伤,瘀肿疼痛等病症。
【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酚酸、黄酮成分从月季花醋酸乙酯部分和正丁醇部分分离得到均为酚酸和黄酮类化合物14个,鉴定为:琥珀酸、琥珀酸甲酯、没食子
酸乙酯、原儿茶酸、香草酸、莽草酸、没食子酸甲酯-3-O-B-D-葡萄糖苷,苯甲基6'-0-没食子酸基-B-D-葡萄糖苷,苯乙基6'-O-没食子酸基-B-D-葡萄糖苷,邻苯二酚、金丝桃苷、山柰酚-3-O-a-L-阿拉伯糖苷、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乔松素-7-O-3-D-葡萄糖苷。
月季花味甘,性温,归肝经,具有活血调经、疏肝解郁、消肿解毒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肝郁血滞、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及胸胁胀痛、跌打损伤、瘀肿疼痛、痈疽肿毒、瘰疬等症。但是过量服用月季花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剧烈腹痛、头冒冷汗等,一般停药或减量后可消失。
月季花叶味微苦,性平,归肝经,具有活血消肿、解毒、止血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疮疡肿毒、瘰疬、跌打损伤、腰膝肿痛、外伤出血等症。
月季花根味甘、苦、微涩,性温,归肝经,具有活血调经、消肿散结、涩精止带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闭经、血崩、跌打损伤、瘰疬、遗精、带下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