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百合科
【属】芦荟属
【拉丁学名】Aloaceae Batsc
【植物形态】常绿、多肉质的草本植物。茎较短。叶近簇生或稍二列(幼小植株),肥厚多汁,条状披针形,粉绿色,长15-35厘米,基部宽4-5厘米,顶端有几个小齿,边缘疏生刺状小齿。花葶高60-90厘米,不分枝或有时稍分枝;总状花序具几十朵花;苞片近披针形,先端锐尖;花点垂,稀疏排列,淡黄色而有红斑;花被长约2.5厘米,裂片先端稍外弯;雄蕊与花被近等长或略长,花柱明显伸出花被外。
【分布生境】芦荟原产于非洲热带干旱地区,分布几乎遍及世界各地。在印度和马来西亚一带、非洲大陆和热带地区都有野生芦荟分布。在中国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有栽培,也有野生状态的芦荟存在。芦荟的野生品种至少有300种以上,其中非洲大陆就有250种左右,马达加斯加约有40种,其余10种分布在阿拉伯等地。
【生长习性】芦荟以透水透气性能好,有机质含量高,pH值在 6.5 — 7.2 。光照 :喜光,耐半阴,忌阳光直射和过度荫蔽。适宜生长环境温度为 20 — 30 ℃,夜间最佳温度为 14 — 17 ℃。低于 10 ℃基本停止生长,低于 0 ℃芦荟叶肉受冻全部萎蔫死亡。芦荟有较强的抗旱能力,离土的芦荟能干放数月不死。芦荟生长期需要充足的水分,但不耐涝。芦荟的生态环境(空气、水体、土壤等)不能受污染,注意通风。
【药用部位】芦荟药用部位是割取植物的叶片,收集流出的汁液。
【性 味】性苦。
【功能主治】泻火;解毒;化瘀;杀虫。主目赤;便秘;白浊;尿血;小儿惊痫;疳积;烧烫伤;妇女闭经;痔疮;疥疮;痈疖肿毒;跌打损伤。
【化学成分】蒽醌类、多糖类、有机酸和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植物激素和植物甾醇、酶和其他有效成分。主要成分:含有芦荟大黄素、芦荟大黄素甙,芦荟大黄素甙的异构体异芦荟大黄素甙、高塔尔芦荟素、大黄酚、大黄酚葡萄糖武、蔥酚等蔥类及其甙类以及槲皮素、莰非醇、芦丁等黄酮类和葡萄糖、甘露糖、阿拉伯糖、鼠李糖、蔗糖、木糖、果糖、葡萄糖醛酸等糖类物质。亦含有精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酸等八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以及胆固醇、菜油甾醇、谷甾醇。还含有癸酸、月桂酸、琥珀酸、乳酸等脂肪酸类物质。
【药理作用】对人体皮肤有良好的营养、滋润、增白作用。翠叶芦荟是最适宜直接美容的芦荟鲜叶,即库拉索芦荟,它具有使皮肤收敛、柔软化、保湿、消炎、漂白的性能。还有解除硬化、角化、改善伤痕的作用,不仅能防止小皱纹、眼袋、皮肤松弛,还能保持皮肤湿润、娇嫩,同时,还可以治疗皮肤炎症,对粉刺、雀斑、痤疮以及烫伤、刀伤、虫咬等亦有很好的疗效。对头发也同样有效,能使头发保持湿润光滑,预防脱发。杀菌、健胃下泄、强心活血、免疫和再生、抗肿瘤、解毒、镇痛等药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