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药植物园
民药植物园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药植物园 >> 正文
防风
发布时间:2023-06-16 发布者: 浏览次数:

【科】伞形科

【属】防风属

【拉丁学名】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Turcz.)

别名】铜芸、回云、回草、百枝、百种

【植物形态】防风,伞形科防风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80厘米。根粗壮,主根为圆锥形,分歧,淡黄棕、褐色。根头处被有纤维状叶残基及明显的环纹。茎单生,自基部分枝较多,斜上升,与主茎近于等长,有细棱,基生叶丛生,有扁长的叶柄,基部有宽叶鞘。叶片卵形或长圆形,长14-35厘米,宽6-8(-18)厘米,二回或近于三回羽状分裂,第一回裂片卵形或长圆形,有柄,长5-8厘米,第二回裂片下部具短柄,末回裂片狭楔形,长2.5-5厘米,宽1-2.5厘米。

【分布生境】防风产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宁夏、甘肃、陕西、山西、山东等省区,在中国主产于东北及内蒙古东部,在朝鲜、蒙古及俄罗斯西伯利亚东部亦有分布。生长于向阳、多砾石山坡、草原、丘陵山坡。

【生长习性】防风耐寒、耐干旱,忌过湿和雨涝,  适宜于在地势高、夏季凉爽的地方种植。 防风对土壤要求不十分严格,但应选择地势高燥的向阳土地,土壤以疏松、肥沃、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最适宜。粘土、涝洼、酸性大或重盐碱地不宜栽种。

【药用部位】根

【采收加工】冬季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或春季在萌芽前采收。用种子繁殖的防风,第二年就可收获。春季分根繁殖的防风,在水肥充足、生长茂盛的条件下,当根长30厘米、粗1.5厘米以上时,当年即可采收。秋播的于翌年10-11月采收。采收时须从畦一端开深沟,按顺序挖掘,根挖出后除去残留茎和泥土。每亩可收干品药材200-300千克

【性味】辛、甘,性微温。

【功能主治】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用于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症,脾虚湿盛。

【化学成分】主要含有色原酮类升麻素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升麻素、亥茅酚苷、防风色酮醇、4'-O-葡萄糖基-5-O-甲基维斯阿米醇、3'-O-当归酰基亥茅酚、亥茅酚、3'-O-乙酰基亥茅酚等香豆素类香柑内酯、补骨脂素、欧前胡内酯、珊瑚菜素、德尔妥因、花椒毒素、川白芷内酯、东莨菪素、印度素、紫花前胡苷元、异紫花前胡苷等。挥发油辛醛、β-甜没药烯、壬醛、7-辛烯-4-醇、乙醛、花侧柏烯和β-桉叶醇等。其他类防风酸性多糖、参炔醇、镰叶芹二醇、(8E)-十七碳-1,8-二烯-4,6-二炔-3,10-二醇β-谷甾醇、β-谷甾醇-β-D-葡萄糖苷、香草酸、木蜡酸等

【现代研究】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治疗手术后肠胀气,治疗砷中毒解热、降温;镇痛、镇静和抗惊厥;抗菌;抗炎;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抑制离体十二指肠、离体气管和回肠平滑肌收缩;抗组胺;抗凝。防风煎剂或醇浸剂,给兔灌胃或给大鼠腹腔注射,有解热作用;给小鼠灌胃或腹腔及皮下注射防风煎剂及醇浸剂,有镇痛作用;肌注正丁醇提取物,可降低大鼠血液黏度;防风煎剂、醇浸剂灌服或腹腔给药,对大鼠、小鼠具抗炎免疫作用。防风煎剂具抗菌、抗病毒作用。


二维码

Copyright @ 2013-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云南民族大学 版权所有 滇ICP备05008862号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