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伞形科
【属】柴胡属
【拉丁学名】Bupleurum candollei Franch
【别 名】飘带草
【植物形态】根较发达,木质化。茎基部坚硬,粗可达1厘米,多数分枝近水平伸出,然后斜生,枝基部坚硬,中空并分出疏散的小枝。叶质薄,表面绿色,背面灰白绿色;基生叶和茎下部叶线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长12-15厘米,宽5-8毫米,顶端圆钝,有小突尖头,11-15脉;茎中部叶长圆形,顶端圆钝,有长突尖头,基部狭窄成短叶柄,11-13脉;茎上部叶较短,长圆形,或倒狭卵形,长1.5-4厘米,宽0.8-1厘米,顶端圆,有突尖头,基部楔形,近无柄,15-19脉。复伞形花序顶生和腋生,直径2.5-4厘米;伞辐4-8,不等长,纤细,稍展开,长1-3厘米;总苞片3-5,不等大,卵形,广卵形或近圆形,长3-20毫米,宽2-10毫米,顶端圆或急尖,常有小突尖头,基部圆形,稍狭,7-17脉;小总苞片5,广椭圆形或近圆形,长5-7毫米,宽2-4毫米,顶端圆或钝圆,超过花一倍,5-7脉;小伞形花序直径8-12毫米,有花10-15,花柄长1毫米左右;花瓣淡黄色,上部内折后成扁圆形,中肋部分色稍深,不凸出,舌片小方形,顶端2裂;花柱基深黄色,直径超过子房。果棕褐色,圆柱形,长2.5毫米,宽1.8毫米左右,棱近狭翼状。花期7-8月,果期9-10月。
【分布生境】产云南(镇康、大理、兰坪、嵩明、昆明)。分布亚洲中部、印度、尼泊尔等地。生长于海拔1900—2900米的山坡草地及疏林中。
【生长习性】耐寒、耐旱、但忌水浸。进地宜选土层深厚肥沃,土质疏松,排灌良好的砂质壤土地。在柴胡播种前,深翻土壤,整平耙细,结合整地,亩施腐熟农家肥2000~3000公斤,二铵10~15公斤,或磷钾复合肥20~30公斤。
【药用部位】柴胡茎杆、种子、药根。
【采收加工】茎杆和种子的采集,当种子出现黄黑色,叶片已全部枯黄时可将茎杆连同种子一并割掉,进行脱粒,将茎杆、种子分别晾晒干,妥善保存,待后出售,药根的采收一般应在两年后进行采收,采收药根可用人工深挖,把所有的药根全部挖出,不能采取直接拔除,以防断根影响产量,以增加收入,药根应分类整理,大小一致整齐,扎成小把,晾乾即可出售。
【性 味】味苦、辛,性平。
【功能主治】全草入药,消炎解毒,祛风止痒。治疮毒疖子。祛风散热,疏肝解郁,柴胡善补祛邪,祛风散寒,疏散少阳半表,风寒和热气均可用;治疗肝郁气滞;治疗肝虚下陷,脏器脱垂,升举脾清阳,治中气不足。
【化学成分】主要含柴胡皂苷(saikosapoinsa、b、c、d四种),甾醇,挥发油有:2-甲基环戊酮,柠檬烯,月桂烯、反式-葛缕醇、长叶薄荷酮、桃金娘烯醇、a萜品醇、芳樟醇、。-草澄茄油烯、反式-石竹烯、长叶烯、努特卡酮、六氢法尼基丙酮、十六酸、戊酸、己酸、庚酸、辛酸、王酸、2-庚烯酸、2-辛烯酸、2-王烯酸、苯酚、邻甲氧基苯酚、甲苯酚、乙苯酚、百里酚、,-庚酸内酯、y-辛酸内酯、玛索依内酯、香草醛乙酸酯等。亦含皂甙,如柴胡皂甙日、b、cd及柴胡甙元 E、F、G,龙吉玳元。 尚含有机酸,如油酸、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甘四酸以及a-菠 菜甾醇、春福寿草醇、豆甾醇、柴胡醇、侧金盏花醇等醇类物质。此外,还含白芷素。狹叶柴胡根含皂甙、脂肪油、挥发油、柴胡醇、春福寿草醇、菠菜甾醇。脂肪酸有油酸、亚麻油酸、棕榈酸、硬脂酸等。全草还含槲皮素、异槲皮素、芦丁、不甙等。
【药理作用】研究表明,柴胡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实验证实对人末梢血液免疫细胞的抑制活性及辅助T细胞有诱导作用,并发现对IgG的产生有增强作用,对各种免疫缺陷可能有作用。它还可作用于吞噬细胞,使受抑制的抗体得以改善。此外,柴胡在小鼠体内能诱导干扰素的活性。柴胡具有减少试验性肝损害和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能降低不同病因和不同肝细胞损害机制诱发的肝炎的发病率。实验还发现柴胡能抑制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并降低肝中脂质过氧化物的水平。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促使HBeAg向HBeAb转化,改善血清ALT活动度,增强机体免疫力,对于帮助大家预防和治疗许多的肝脏的疾病都是非常的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