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酢浆草科
【属】酢浆草属
【拉丁学名】Oxalis triangularis subsp.papilionacea
【别名】红叶酢浆草、三角酢浆草、紫叶山本酢浆草、酸浆草、酸酸草。
【植物形态】紫叶酢浆草为多年生,具球根的草本植物。株高15-30厘米(光线充足时植株会比较矮小)。地下部分生长有鳞茎,鳞茎会不断增生。叶丛生于基部,全部为根生叶。掌状复叶由三片小叶组成,每片小叶呈倒三角形,宽大于长,质软。叶片颜色为艳丽的紫红色,部分品种的叶片内侧还镶嵌有如蝴蝶般的紫黑色斑块。伞形花序,花12-14朵,花冠5裂,淡紫色或白色,端部呈淡粉色。如遇阴雨天,粉红带浅白色的小花只含花苞但不会开放。紫叶酢浆草有睡眠状态,到了晚上叶片会自动聚合收拢后下垂,直到第二天早上再舒展张开。花角果状,有毛,花期5-11月。
【产地生境】紫叶酢浆草原产于热带美洲和非洲南部,如今在中国和世界各地都分布广泛。紫叶醡浆草喜温暖湿润、半阴且通风良好的环境,耐干旱,较耐寒,生长迅速,盛夏生长缓慢或进入休眠期。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6℃-22℃,同时需要充足的光照。
【药用部位】全草
【采收加工】四季可采,以夏秋有花果时采药效较好,除去泥沙,晒干。
【性味】酸、寒、无毒
【功能主治】《本草纲目》中记载:“酸、寒、无毒,煎汤洗痔痛脱肛甚效。”
全草入药,能解热利尿,消肿散淤;用于感冒发热,肠炎,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神经衰弱;外用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痈肿疮疖,脚癣,湿疹,烧烫伤。
【化学成分】全草含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去氢抗坏血酸(dehydroascorbic acid),丙酮酸(pyruvic acid),乙醛酸(glyoxalicacid),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牡荆素(vitexin),异牡荆素(isovitexin),牡荆素-2-O-β-D-吡喃葡萄糖甙(vitexin-2〃-O-β- D-glucopyranoside),以及17种化合物:如2-庚烯醛(2-heptenal),2-戊基呋喃(2-pentylfuran),反式植醇(trans-phytol),并含中性类脂化合物(neutral lipid),糖脂(glycolipide),磷脂(phospholipide)以及脂肪酸(C10-C14),a-生育酚(a-tocopherol),β-生育酚(β-tocopherol)。
【药理作用】1、小便血淋。用酢浆草捣汁,煎五苓散服下。
2、二便不通。用酢浆草一把、车前草一把,共捣取汁,加砂糖一钱调服。不通可再服。
3、赤白带下。用酢浆草阴干,研为末。每取三匙,空心服,温酒送下。
4、痔疮出血。用酢浆草一大把,加水二升,煮取服下。一天服三次,有效。
5、癣疮作痒。用酢浆草涂搽,数次即愈。
6、牙齿肿痛。用酢浆草一把,洗净,加川椒(去核)四十九粒,同捣烂,捏成豆大小粒。每以一粒塞到痛处,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