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兰科
【属】兰属
【拉丁学名】Cymbidium ensifolium (L.) Sw.
【别名】秋兰、秋惠、秋红、雄兰、骏河兰、剑叶兰、四季兰等。
【植物形态】建兰是地生植物;假鳞茎卵球形,长1.5-2.5厘米,宽1-1.5厘米,包藏于叶基之内。叶2-4(-6)枚,带形,有光泽,长30-60厘米,宽1-1.5(-2.5)厘米,前部边缘有时有细齿,关节位于距基部2-4厘米处。
花葶从假鳞茎基部发出,直立,长20-35厘米或更长,但一般短于叶;总状花序具3-9(-13)朵花;花苞片除最下面的1枚长可达1.5-2厘米外,其余的长5-8毫米,一般不及花梗和子房长度的1/3,至多不超过1/2;花梗和子房长2-2.5(-3)厘米;花常有香气,色泽变化较大,通常为浅黄绿色而具紫斑;萼片近狭长圆形或狭椭圆形,长2.3-2.8厘米,宽5-8毫米;侧萼片常向下斜展。
花瓣狭椭圆形或狭卵状椭圆形,长1.5-2.4厘米,宽5-8毫米,近平展;唇瓣近卵形,长1.5-2.3厘米,略3裂;侧裂片直立,多少围抱蕊柱,上面有小乳突;中裂片较大,卵形,外弯,边缘波状,亦具小乳突;唇盘上2条纵褶片从基部延伸至中裂片基部,上半部向内倾斜并靠合,形成短管;蕊柱长1-1.4厘米,稍向前弯曲,两侧具狭翅;花粉团4个,成2对,宽卵形。
蒴果狭椭圆形,长5-6厘米,宽约2厘米。花期通常为6-10月。
【生长习性】兰花一般生长在深山幽谷的山腰谷壁,透水和保水性良好的倾斜山坡或石隙,稀疏的山草旁,次生杂木林阴下。或有遮阴,日照时间短或只有星散漏光的地方。空气湿度大且空气能流通的地方,有时也生于山溪边峭壁之上。 [1]
兰花宜种植于空气流通的环境。性喜阴,忌阳光直射,喜湿润,忌干燥,15℃至30℃最宜生长。35℃以上生长不良。5℃以下的严寒会影响其生长力,这时,兰花常处于休眠状态。如气温太高加上阳光曝晒则一两天内即出现叶子灼伤或枯焦。如气温太低又没及时转移进屋里,则会出现冻伤的现象。 [1]
兰花是肉质根,适合采用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排水性能必须良好,应选用腐叶土或含腐殖质较多的山土。微酸性的松土或含铁质的土壤,pH值以5.5-6.5为宜。
【分布生境】生于疏林下、灌丛中、山谷旁或草丛中,海拔600-1800米。产于中国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西南部、贵州和云南。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和南亚各国,北至日本。
【主要价值】
药用:全草(兰草):辛、甘、微苦,平。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活血,止痛。用于血滞经闭,经行腹痛,产后瘀血腹痛,顿咳,肺痨咳嗽,咯血,肾虚,风湿痹痛,头晕,腰疼,小便淋痛,带下病。根(兰草根):滋阴清肺,化痰止咳。花(兰草花):辛,平。理气,宽中,明目。用于久咳,胸闷,泄泻,青盲内障。
园艺:建兰植株雄健,根粗且长。适宜用五筒以上的兰盆栽植,每盆苗数稍多,置于林间、庭园或厅堂,花繁叶茂,气魄很大,也可用较大的高腰签筒盆栽植数苗,长时苍绿峭拔,很有神采。花开盛夏,凉风吹送兰香,使人倍感清幽。
建兰栽培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在我国南方栽培十分普遍,是阳台、客厅、花架和小庭院台阶陈设佳品,显得清新高雅。
【药用部位】根或全草入药
【采收加工】根部随时可采,鲜用。
【性味】味辛,性平
【功能主治】治百日咳,肺结核咳嗽、咯血,神经衰弱,头晕腰痛, 尿路感染,白带。用量3~9g。
【植物化学成分】建兰的芳香油含量很高,约为2%~3%,其中的主要成分是留兰香酚、二尺瓶醇、正C-8芳烃等等,这些成分也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药理作用】1、建兰的叶子拥有止咳以及止泻的作用,它可以肃清肺热,稀释痰液,让痰液快速排挤体外,起到止咳以及化痰的作用,此外建兰的叶子对于人类的眼睛也有显着的保健效用,可以起到明目以及缓解眼委顿的作用。
2、建兰的叶子有止血以及凉血的作用,对于人类的吐血以及便血等症有医治作用,可以把建兰的全株煎汤后食用,每次的用量不克不及要凌驾五十克。
3、建兰根拥有医治肺劳、咳嗽以及吐血的作用,详细用法是把奇怪的建兰根捣碎掏出汁液,然后加入适量的冰糖炖制,炖半小时后食用,每次的食用量不克不及凌驾八钱。
4、建兰根能医治尿血以及小便倒霉,详细用法是把一两半奇怪的建兰根参加五个葱白,再放入净水煎制,煎好之后调入红糖食用。
现代研究:
1、菌根真菌对干旱胁迫下建兰生理生化,根系脂肪酸组成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2、建兰“四季达摩”根状茎增殖分化及壮苗生根研究
3、建兰种子无菌萌发技术研究 等
【不是民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