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桂花
拉丁名:Osmanthus fragrans(Thunb.) Lour.
【地理分布】中国西南部、云贵川、两广和湖北等省;印度、尼泊尔、柬埔寨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幼根浅黄褐色,老根黄褐色。分枝性强且分枝点低。树皮粗糙,灰褐色或灰白色,有时显出皮孔。叶面光滑,革质,近轴面亮绿色,远轴面色较淡。花小而香,色白或黄,丹桂略有红色,叶缘呈锯齿状,多于秋天开花,有些品种四季开花。花簇生腋生呈聚伞状,金黄色、极芳香。
【生长习性】桂花喜温暖,抗逆性强,既耐高温,也较耐寒。因此在中国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域均可露地越冬。桂花较喜阳光,亦能耐阴,在全光照下其枝叶生长茂盛,开花繁密,在阴处生长枝叶稀疏、花稀少。
【药用部位】以花、花蒸馏液、果实、枝叶入药。
【采收加工】9-10月开花时采收,除去杂质,阴干,密闭贮藏。花蒸馏液: 花采收后,阴干,经蒸馏而得的液体。果实: 4-5月果实成熟时采收,用温水浸泡后,晒干。枝叶: 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根或根皮: 秋季采挖老树的根或剥取根皮,洗净,切片,晒干
【性味】花:辛,温。花蒸馏液: 微辛、微苦,温。果实: 甘、辛,温。枝叶: 辛、微甘,温。根或根皮: 辛、甘,温。
【功能主治】花: 疏肝理气,醒脾辟秽,明目,润喉。果实: 温中行气,止痛。枝叶: 发表散寒,祛风止痒。根或根皮: 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化学成分】花含芳香物质,如γ-癸酸内酯、α-紫罗兰酮、β-紫罗兰酮、反-芳樟醇氧化物、顺-芳樟醇氧化物、芳樟醇、壬醛以及β-水芹烯、橙花醇、牻牛儿醇、二氢-β-紫罗兰酮。
花蜡含碳氢化合物、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
【 药理作用】
1、温肺化饮:桂花是一种中药材,其味辛,性温,归肺、脾、肾经。由于桂花性质温热,又归于肺经,因此适当吃桂花通常具有温肺化饮的好处,通常可以用于缓解痰饮喘咳等病症;
2、散寒止痛:由于桂花辛散行血,性质温热可祛寒,因此适当吃桂花通常具有散寒止痛的好处,可以用于缓解脘腹冷痛、肠风血痢、经闭痛经、寒疝腹痛、牙痛等多种病症;
3、缓解口臭:由于桂花的气味比较芬芳,因此适当吃桂花还能够去除口腔异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