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药植物园
民药植物园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药植物园 >> 正文
杜鹃
发布时间:2023-06-19 发布者: 浏览次数:

【科】:杜鹃花科 

【属】:杜鹃属

【拉丁学名】:Rhododendron farrerae Tate ex Sweet (Ericaceae)

【别名】:映山红山石榴山踯躅满山红山鹃照山红应春花石严紫阳花

【植物形态】:落叶灌木,高1.5-3米枝短而坚硬,黄褐色,幼时被铁锈色长柔毛,后渐近无毛叶近于革质,常集生枝顶,卵形,长2-3厘米,稀达5.5厘米,宽1-2厘米,先端钝,具软角质的短尖头,基部圆形,边缘具开展的睫毛,中脉和侧脉在上面下凹,下面凸出,两面中脉近叶基处被锈色糙伏毛或无毛;叶柄长约2毫米,密被锈色柔毛1-2朵顶生,先花后叶;花梗长6毫米,密被锈红色柔毛;花萼极不明显,裂片被锈色长柔毛;花冠辐状漏斗形,紫丁香色,径3.8-5厘米,花冠管短而狭筒状,5裂,裂片开展,上方3裂片极少分裂,边缘多波状,其中1裂片最小,具紫红色斑点,无毛,下方2裂片大而深裂;雄蕊8-10,不等长,比花冠短,花丝中部以下被短腺毛;子房卵球形,密被红棕色长柔毛,花柱弯曲,无毛,柱头微裂。蒴果长圆柱形,长约1厘米,密被锈色柔毛;果梗长1厘米,弯曲,密被红棕色长柔毛。花期5-6月,果期7-8月。

【分布生境】:产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生于海拔800-2 100米的山地密林中。

【生态习性】:产于高海拔地区,喜凉爽湿润的气候,恶酷热干燥。要求富含腐殖质、疏松、湿润及pH在5.5-6.5之间的酸性土壤。部分种及园艺品种的适应性较强,耐干旱,瘠薄,土壤pH在7-8之间也能生长。但在粘重或通透性差的土壤上,生长不良。杜鹃花对光有一定要求,但不耐曝晒,夏秋应有落叶乔木或荫棚遮挡烈日,并经常以水喷洒地面。杜鹃花抽梢一般在春秋二季,以春梢为主。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0℃,5-6月开花,杜鹃花耐修剪。一般在5月前进行修剪,所发新梢,当年均能形成花蕾,过晚则影响开花。

【药用部位】:根、叶、花

【采收加工】:杜鹃花于春末采摘花,夏季采摘叶子,秋天和冬季可挖去花根,鲜用或晒干备用皆可。

【性味】:味

【功能主治】:活血、止血、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支气管炎、风湿疼痛、调经活血、祛痰、止咳、肾虚、耳鸣等症

【现代成分研究】:主要含有木藜芦烷类及其相关二萜和黄酮类成分,这些化学成分具有降压、杀虫、镇痛、保护心肌、抗HIV等作用。

【化学成分】花含花色甙类和黄酮甙类。已鉴定的花色甙类化合物有矢车菊素-3-葡萄糖甙,矢车菊素-3-半乳糖甙,矢车菊素-3-阿拉伯糖甙,矢车菊素-3,5-二葡萄糖甙,矢车菊素-3-半乳糖甙-5-葡萄糖甙;芍药花素-3,5-二葡萄糖甙,和锦葵花素-3,5-二葡萄糖甙。黄酮及黄酮甙类化合物有芸香甙,杜鹃黄甙,槲皮素,杜鹃黄素;山柰酚,5-甲醚-3-半乳糖甙,杜鹃黄素-3-半乳糖甙,杜鹃黄素-3-鼠李糖甙,杨梅树皮素-5-甲醚-3-鼠李糖甙,杨梅树皮素-5-甲醚-3-半乳糖甙,棉花皮素-3-半乳糖甙,槲皮素-3-半乳糖甙,槲皮素-3-鼠李糖甙,槲皮素-3-阿拉伯糖甙

【药理作用】4-苯基丁酮-2具有止咳祛痰平喘作用,黄酮及三萜类化合物均具有抗炎活性黄酮类成分对肺炎球菌(Strep- tococcuspneumoniae)  (α-hemolytic streptococcus)卡他球菌(Neisseriacatarrhal)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及白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lbicans)均有抑制生长的作用


二维码

Copyright @ 2013-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云南民族大学 版权所有 滇ICP备05008862号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