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蔷薇科
【属】:李属
【拉丁学名】:Prunus salicina Lindl.
【别名】李实、嘉庆子、山李子、嘉应子
【植物形态】落叶乔木,高9-12米;树冠广圆形,树皮灰褐色,起伏不平;老枝紫褐色或红褐色,无毛;小枝黄红色,无毛;冬芽卵圆形,红紫色,有数枚覆瓦状排列鳞片,通常无毛,稀鳞片边缘有极稀疏毛。叶片长圆倒卵形、长椭圆形,稀长圆卵形,长6-8(-12)厘米,宽3-5厘米,先端渐尖、急尖或短尾尖,基部楔形,边缘有圆钝重锯齿,常混有单锯齿,幼时齿尖带腺,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侧脉6-10对,不达到叶片边缘,与主脉成45°角,两面均无毛,有时下面沿主脉有稀疏柔毛或脉腋有髯毛;托叶膜质,线形,先端渐尖,边缘有腺,早落;叶柄长1-2厘米,通常无毛,顶端有2个腺体或无,有时在叶片基部边缘有腺体。花通常3朵并生;花梗1-2厘米,通常无毛;花直径1.5-2.2厘米;萼筒钟状;萼片长圆卵形,长约5毫米,先端急尖或圆钝,边有疏齿,与萼筒近等长,萼筒和萼片外面均无毛,内面在萼筒基部被疏柔毛;花瓣白色,长圆倒卵形,先端啮蚀状,基部楔形,有明显带紫色脉纹,具短爪,着生在萼筒边缘,比萼筒长2-3倍;雄蕊多数,花丝长短不等,排成不规则2轮,比花瓣短;雌蕊1,柱头盘状,花柱比雄蕊稍长。核果球形、卵球形或近圆锥形,直径3.5-5厘米,栽培品种可达7厘米,黄色或红色,有时为绿色或紫色,梗凹陷入,顶端微尖,基部有纵沟,外被蜡粉;核卵圆形或长圆形,有皱纹。花期4月,果期7-8月。
【分布生境】产于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和台湾。生于山坡灌丛中、山谷疏林中或水边、沟底、路旁等处。海拔400-2600米。
【生长习性】对气候的适应性强,对土壤只要土层较深,有一定的肥力,不论何种土质都可以栽种。对空气和土壤湿度要求较高,极不耐积水,果园排水不良,常致使烂根,生长不良或易发生各种病害。宜选择土质疏松、土壤透气和排水良好,土层深和地下水位较低的地方建园。
【药用部位】根及种仁。
【化学成分】果实:含有赤霉素A/32、胡萝卜类色素、维生素A、糖、微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B2.C、烟酸、钙、磷、铁、天门冬氨酸、谷氨酰胺、丝氨酸、甘氨酸、脯氨酸、苏氨酸、丙氨酸等成分。种仁:含有苦杏仁甙和大量的脂肪油。根:含有粘液质和蔗糖。
【药理作用】清热生津,止渴消渴,适用于肝虚内热,骨蒸痨热,胃阴不足等症;清肝利水,利小便,除浮肿,适用于肝病腹水,小便不利等症;降压导泻,止咳祛痰,适用于高血压,大便秘结,咳嗽痰多等症;美容养颜,去粉刺黑斑,令人面泽;去淤血,治骨痛,适用于跌打损伤,骨节疼痛等症。
【采收加工】春季采根,夏季采果实,捡拾李核,破核取仁,分别晒干。
【性味】根:味苦,性寒。种仁:味苦,性平。
【功能主治】根:用于牙痛,消渴,痢疾,白带。种仁:用于跌打损伤,淤血作痛,大便燥结,浮肿。妇女小腹肿满及水肿等症,食之助康还可用于除雀斑及解蝎毒。
【现代研究】李(果实)具有缓泻作用,可适用于便秘。含多种微量元素,可强化肝脏和肾脏功能并净血和血,能促进胃酸和消化酶的分泌,有增加肠胃蠕动作用,同时还多有止咳祛痰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