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药植物园
民药植物园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药植物园 >> 正文
贴梗海棠
发布时间:2023-06-26 发布者: 浏览次数:

【科】蔷薇科

【属】海棠属

【拉丁学名】Chaenomeles speciosa (Sweet) Nakai)

【别名】铁脚海棠、铁杆海棠

【植物形态】落叶灌木,高达2米,枝条直立开展,有刺;小枝圆柱形,微屈曲,无毛,紫褐色或黑褐色,有疏生浅褐色皮孔;冬芽三角卵形,先端急尖,近于无毛或在鳞片边缘具短柔毛,紫褐色。叶片卵形至椭圆形,稀长椭圆形,长3-9厘米,宽1.5-5厘米,先端急尖稀圆钝,基部楔形至宽楔形,边缘具有尖锐锯齿,齿尖开展,无毛或在萌蘖上沿下面叶脉有短柔毛;叶柄长约1厘米;托叶大形,草质,肾形或半圆形,稀卵形,长5-10毫米,宽12-20毫米,边缘有尖锐重锯齿,无毛。花先叶开放,3-5朵簇生于二年生老枝上;花梗短粗,长约3毫米或近于无柄;花直径3-5厘米;萼筒钟状,外面无毛;萼片直立,半圆形稀卵形,长3-4毫米。宽4-5毫米,长约萼筒之半,先端圆钝,全缘或有波状齿,及黄褐色睫毛;花瓣倒卵形或近圆形,基部延伸成短爪,长10-15毫米,宽8-13毫米,猩红色,稀淡红色或白色;雄蕊45-50,长约花瓣之半;花柱5,基部合生,无毛或稍有毛,柱头头状,有不显明分裂,约与雄蕊等长。果实球形或卵球形,直径4-6厘米,黄色或带黄绿色,有稀疏不显明斑点,味芳香;萼片脱落,果梗短或近于无梗。花期3-5月,果期9-10月。

【分布生境】分布于中国和缅甸;在中国分布于陕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广东。中国各地常有栽培,主产四川、湖北、山东、安徽、浙江等省,湖北以鄂西山区种植为主。贴梗海棠喜光又稍耐阴,有一定耐寒能力,对土壤要求不严,耐瘠薄,但喜排水良好的肥沃壤土。

【生长习性】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稍耐阴,耐寒,较耐旱,忌高温怕积水,适宜生长在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中,生长温度控制在15~28度之间。

【药用部位】果实(木瓜)、根、枝叶均可入药。7~8月上旬,木瓜外皮呈青黄色时采收,切成两瓣,放在竹帘上晒千。根、枝叶全年可采,切段晒干。

【采收加工】一般于初熟期采摘贴梗海棠比10月采摘更为合适,如果过早的话,水分多就味道淡;太晚容易果质松泡,品质就不高。可以晚采摘的是那些留种的。采摘后的贴梗海棠果,可趁鲜纵剖成2半,再在开水中浸烫5分钟左右,也可以放入蒸笼蒸10-20分钟,然后捞出心向上进行仰晒,也可用微火烘干就可成为药材。

【性味】酸,温 功效:舒筋和络、和胃化湿 贴梗海棠果实为木瓜,性温;味酸;归肝、脾经;舒筋活络,和胃化湿。

【功能主治】贴梗海棠的果实也可以入药,它里面的苹果酸、酒石酸等都是天然的药用成分,它入药以后舒筋、活络以及止痛和消肿都是它最重要的药用功效,平时可以用于人类的伤寒、痢疾以及多种关节疼痛的治疗,治疗效果特别明显,另外把贴梗海棠的果实用清水煎制后让产妇食用,还能起到催奶的作用。

【化学成分】含苹果酸、酒石酸、构椽酸、阜昔及黄酮类,鲜果含过氧化氢酶(catalase),种子含氢氰酸。

【药理作用】果实含苹果酸、酒石酸、构椽酸及丙种维生素等,干制后入药,有驱风、舒筋、活络、镇痛、消肿、顺气之效。据中国上海药物研究所等单位联合测定,贴梗海棠中含有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具广谱杀菌作用的齐墩果酸,对伤寒、痢疾杆菌和金色葡萄球菌等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二维码

Copyright @ 2013-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云南民族大学 版权所有 滇ICP备05008862号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