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大学政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
授权点建设2023年度报告
学科名称:政治学
学科代码:030201
日 期:2023年12月
目 录
学位点基本情况
一、目标与标准
(一)培养目标
(二)学位标准
二、基本条件
(一)培养方向
(二)师资队伍
(三)科学研究
(四)教学科研支撑
(五)奖助体系
三、人才培养
(一)招生选拨
(二)课程教学
(三)导师指导
(四)学术训练
(五)学术交流
(六)分流淘汰
(七)论文质量
(八)学风教育
(九)管理服务
(十)就业发展
四、 社会服务贡献
五、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二)改进措施
学位点基本情况
云南民族大学政治学学科是学校办学历史较长、办学底蕴深厚、办学实力较强的一门学科,具有政治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下设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国际政治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政治学学科办学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52年成立的云南民族学院政训部,自1972年开始招收政治专业大学普通学员,1977年招收政治专业本科生,1991年更名为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2009年被列为第一批校级重点专业,2019年被列为第一批校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20年获得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21年获批教育部第二学士学位专业招生,2022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政治学硕士学位点自2007年开始招收政治学理论、国际政治两个二级学科硕士,2017年获准增设为政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已形成以“政治学与行政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基础,以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国际政治等三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为支撑的政治学一级学科。本学科的建设和人才培养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对云南发展的基本定位,致力于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边疆安全治理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培养促进边疆繁荣稳定和民族团结进步,具备扎实专业知识体系,适应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一、目标与标准
(一)培养目标
云南民族大学政治学学科立足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实际需求,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服务于“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发展定位,培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和正确的政治方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政治学理论和知识体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等专业学校从事政治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能胜任各级党政机关、公共事业单位及大中型企业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要求学生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掌握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较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洞察力,热爱祖国、道德品质优良、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敬业奉献,具有务实、高效、诚信的工作态度,立志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
2.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要求学生熟悉政治学基本原理,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系统掌握政治学的知识体系,了解学科基本理论和相关学科发展动态,掌握其它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方法论,具有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政治分析、公共决策的能力,进行解释、分析、评价和设计政治制度的能力,具备较强的独立研究和科研协作能力。
3.具备信息技术和外语运用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要求学生具备掌握一门外语的能力,在通过硕士学位英语考试基础上,应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和资料,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4.具备身心健康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要求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人际沟通与协作创新能力,能较好的融入社会和适应社会。
(二)学位标准
1.课程与学分
课程由必修课、选修课和必修环节三大模块构成,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公共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补修课程和其他必修环节。需要通过学校学位英语考试成绩达到合格(60分及以上),总计修满不少于35学分的课程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7学分、专业学位课17学分、选修课8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
2.实践训练环节
研究生要完成两方面的实践训练:一是要参与导师的本科教学实践训练;二是要在导师指导下参与课题研究的科研实践训练。申请学位前分别需提供经导师认可和研究生院确认的教学实践记录和科研实践记录。
3.学位论文
①学位论文选题符合政治学学科性质,有清晰的研究问题,有可操作完成的可行性,强调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政治实践紧密结合,运用科学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分析解决政治学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
②学位论文在导师指导下,经过开题、写作、学术不端检测、校外送审、答辩等环节,任何环节未达要求均不能进入下一环节。学位论文答辩过程中需有校内专家和校外专家共同参与。
③学位论文体现出作者在政治学学科及相关领域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运用规范的政治学研究方法,能结合文献研究与田野调查,进行科学分析和论证;材料详实,结构严谨,推理严密,逻辑性强;层次分明,图表规范,善于总结提炼。
④学位论文成果有一定的创新性,研究新现象、新问题,提出新命题、新观点;论文成果具有相应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能为政治实践提供决策参考与政策建议。
二、基本条件
(一)培养方向
“政治学理论”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首批恢复建设的高校政治学二级学科之一,具有较长的学科历史和文化底蕴。当前我国国家建设与政治发展进程中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和实践课题,这为我国政治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条件,探讨新形势下我国政治学理论的基本问题或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对当代西方政治学理论加以分析说明,就显得至关重要。本学科从历史—社会—文化的研究路径出发,探究以国家政权为核心的政治关系、政治行为、政治制度与政治思想及其发展规律。本学科包含本一级学科学位点和硕一级学科学位点。
本一级学科学位点共设有一个培养方向,即政治学与行政学,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以国家及其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行政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课程涉及政治理论、政治制度、公共政策、公共行政和国际政治等,多在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督、宣传、文秘等工作,进行政府形象、政府与公众关系的维护,以及对党员的检查和监督等。2023年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人数为19人占(24.7%)。四级通过率为71%,六级通过率为34%。
政治学硕士一级学科学位点共设有三个培养方向,即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国际政治。一级学科是我校积淀深厚、重点建设的特色优势学科。政治学硕士学位点自2007年开始招收政治学理论、国际政治两个二级学科硕士,2017年获准增设为政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已形成以“政治学与行政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基础,以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国际政治等三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为支撑的政治学一级学科。本学科的建设和人才培养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对云南发展的基本定位,致力于民族地方治理、边疆安全治理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培养促进边疆繁荣稳定和民族团结进步,具备扎实专业知识体系,适应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政治学理论主要研究边疆治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民族地区政府职能优化、民族地区社会基层治理、民族地区政策和社会发展等。2023年主要开设课程有政治学基础理论、政治学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政治学研究方法(量化研究)、中国政治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地方政府治理研究、民族政治学、边疆政治学、政治学原著选读、政治发展研究、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国际法专题研究等。
国际政治主要研究边境安全、国家安全、东南亚国家国别政治、中国与东南亚和南亚国家关系、周边安全与周边外交等。2023年主要开设课程国际政治研究、政治学研究方法、大国战略与大国关系、东南亚南亚国家政治制度、国际热点问题专题研究、国际关系、国际热点问题专题研究、国际政治英语文献运用研究、西亚国家政治制度专题、外交学研究、国际法专题研究、政治学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政治学研究方法(量化研究)、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比较政治学研究等。
中外政治制度主要研究中国和外国政治制度、东南亚和南亚国家政治制度、中外政治制度史等,运用比较的方法,对比古今中外政治、政府、政策,探索政治制度发展规律等。2023年主要开设课程国际政治研究、政治学研究方法、大国战略与大国关系、东南亚南亚国家政治制度、国际热点问题专题研究、国际关系、国际热点问题专题研究、国际政治英语文献运用研究、西亚国家政治制度专题、外交学研究、国际法专题研究、政治学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政治学研究方法(量化研究)、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比较政治学研究等。
2023年三个专业共招研究生109人,具体招生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1:2023年招生人数
学科方向名称 | 项目 | 2023年 |
政治学理论 | 研究生招生人数 | 17 |
全日制招生人数 | 17 |
非全日制招生人数 | 0 |
招录学生中本科推免生人数 | 0 |
招录学生中普通招考人数 | 17 |
授予学位人数 | 12 |
中外政治制度 | 研究生招生人数 | 9 |
全日制招生人数 | 9 |
非全日制招生人数 | 0 |
招录学生中本科推免生人数 | 0 |
招录学生中普通招考人数 | 9 |
授予学位人数 | 7 |
国际政治 | 研究生招生人数 | 2 |
全日制招生人数 | 2 |
非全日制招生人数 | 0 |
招录学生中本科推免生人数 | 0 |
招录学生中普通招考人数 | 2 |
授予学位人数 | 6 |
(二)师资队伍
学位点目前共有专业教师32人,正高级职称7人,占比22%;副高级职称13人,占比40%;博士学位18人,占比56%;50岁以下中青年教师18人,占比58%;博士生导师1人,占比3%。省优秀社科专家、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陈德顺),二级教授1位,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4人(吕朝辉、陆海发、许红艳、李何春),有1个省级政治学研究生导师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共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9人。师资队伍的专业背景丰富,涉及哲学、政治学理论、国际政治、民族政治学、民族理论等,为政治学学科发展为既具专业性又具综合性的社会科学学科坚定了良好的专业基础。骨干教师大多数主持过国家级、省级教学、科研项目,教学经验丰富,科研实力较强。
(三)科学研究
2023年,本学科教师团队承担纵向科研项目5项,出版专著3部,公开发表论文4篇,其中CSSCI期刊2篇。2022年来,本学位点教师和学生投身科研,云南省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1次,云南省社会科学奖(著作类)三等奖1次,指导学生团队2023年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中图科信杯”品牌策划竞赛全国总决赛“最佳指导教师”奖,第六届云南省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1次,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优秀毕业生1名。
(四)教学科研支撑
2023年,云南民族大学重点支持政治学一级学科建设发展,积极开展教学科研支撑条件建设,为国家级一流重点学科,积极建设一流课程。本学科依托云南民族大学,拥有云南民族大学图书馆、政治学实验实训中心等支撑体系,图书馆购有多种镜像电子资源,能够检索和下载国内外主流学术期刊论文以及硕士学位论文和博士学位论文。建有省级科研教学平台10个,即云南省一流学科公共管理高原学科(A类)、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发展研究智库、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云南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咨询基地"、云南民族大学民族地方治理研究基地、"云南民族大学城市民族宗教事务管理研究基地"、云南民族大学政治文化研究中心、民族干部培训学院、澜湄国际职业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等。有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建设的边疆民族地区公共管理人才培养实验基地、公共管理案例实验实训室、电子政务、社会保险实验实训室等4个。本学科建设有完善的学风和学术道德建设制度,能够有效预防和查处学术不端行为。
(五)奖助体系
为激励广大研究生潜心钻研,保证每一位研究生能够在校安心开展研究,我校建立了以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研究生“三助”(助教、助管、助研)构成的研究生奖助体系,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和办法。奖助水平高,其中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按20000元/人/年,省级奖学金按10000元/人/年,国家助学金按6000元/人/年标准发放,校级奖学金一等8000元/人/年、二等6000元/人/年,一等4000元/人/年,研究生助困专项经费5.45万,资助28个学生。各等奖项基本覆盖全院研究生。培养点制定了相应的奖学金助学金评审制度,奖学金助学金充足,保障水平较高,奖助基金100%覆盖所有研究生,能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生活费用。
三、人才培养
(一)招生选拨
2023年政治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招生共有95人报名,其中省内报名人数为66人,省外报名人数为29人,录取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28人,比2022年多招2人,授予硕士学位25人。
从学生来源构成来看,2023年招收的学生主要来自本校政治学与行政学类专业及省外的普通高等院校政治学相关专业,英语和专业基础较好,有效保证了本学科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同时,为招收生源质量更好的研究生,政治学各二级学科充分利用学校各种资源平台,深入宣传学位点,使考生能够及时准确的了解相关二级学科硕士点的专业设置及招生规模等信息。另外,各二级学科硕士点在本校、外校相关本科专业开展专向的招生宣传工作,以吸引更多的校内外学生报考本学科相关的硕士点,并通过开设考研讲座、宣讲会等方式提高生源质量。本学科自有硕士学位授权资格以来,学生生源以二本院校为主,生源质量不断提高,省内外生源架构逐渐合理。
此外,本学位点自2017年起,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开始面向缅甸、老挝、越南等周边国家留学研究生培养,2023年招收留学生0人,毕业留学生0人,在读留学生0人。
(二)课程教学
1.定期修订完善培养方案。为实现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本学位点各二级学科均制定了《专业培养方案》,定期组织各二级学位点和教授委员会进行修订,确保培养方案能反映培养目标的要求。培养方案紧密结合学科发展前沿和国家、地方重大战略需求,注重研究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构建特色课程体系。目前,本学科已经形成一套体系完备、设置合理、专业性强并凸显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课程结构上,由必修课、选修课和必修环节三大模块构成,并设定相应学分要求;结合学科发展前沿和国家、地方重大战略需求,开设“边疆政治学研究”、“政治学研究方法(量化研究)”等课程。
3.多样化的实践教学。一是对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专门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利用学院实验实训中心的先进技术平台开展案例研究和仿真决策训练,组织研究生深入政府部门、城市社区、乡村考察学习,提高了研究生学习兴趣。目前,学院为学生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建设14个。二是选拔优秀研究生参加学科团队承担的省级、市级脱贫攻坚等第三方评估调研评估活动,收效明显。三是硕士生导师利用寒暑假带领所指导的学生深入云南省地方进行调研。
4.确保课堂教学质量。为保证教学质量,学位点授课教师具备副教授以上职称或是国内一流高校博士,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教学效果显著,学生满意度高。各课程所使用教材优先采用马工程教材及国家规划教材,体现各门课程的前沿发展状况。同时,通过校院两级教学督导,通过定期、不定期的听课等方式有效保障了教学质量的持续稳步提升。
5.严格导师指导机制。遵循学校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管理相关制度,严格执行导师选聘、考核和评价机制,发挥导师在学风学术道德、知识体系培养、职业能力、学位论文指导等方面的核心作用。
6.健全质量督导体系。通过教授委员会、聘请研究生教学督导等方式对研究生培养环节进行全程监督。严格执行研究生教学督导制度,聘请校内、校外教学督导采取定期、不定期进行抽查和随机听课,有效保障教学质量持续稳步提升。
表2: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
政治学理论专业 | 中外政治制度专业 | 国际政治专业 |
必修学位课 | 选修非学位课 | 必修学位课 | 选修非学位课 | 必修学位课 | 选修非学位课 |
政治学基础理论研究 | 政治学原著选读 | 政治学基础理论研究 | 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 | 政治学基础理论研究 | 国际法专题研究 |
比较政治学研究 | 政治发展研究 | 比较政治学研究 | 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 | 比较政治学研究 | 中国外交研究 |
中国政治研究 | 地方政府治理研究 | 中国政治研究 | 国外政治制度研究 | 中国政治研究 | 国际政治编撰学述评 |
国际政治研究 | 民族政治学研究 | 国际政治研究 |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研究 | 国际政治研究 | 东南亚国家政府与政治专题研究 |
政治学研究方法(质性研究) | 边疆政治学研究 | 政治学研究方法(质性研究) | 东南亚国家政府与政治专题研究 | 政治学研究方法(质性研究) | 国际政治热点专题研究 |
政治学研究方法(量化研究) | 当代中国边疆治理研究 | 政治学研究方法(量化研究) | 世界民族与政治研究 | 政治学研究方法(量化研究) | 国家安全学 |
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 | 政治社会学 | 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 | 边疆政治学研究 | 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 | 国际战略与大国关系 |
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 | 中国近现代政治研究 | 西方政治制度史研究 | 国家治理研究 | 国际关系理论研究 | 地缘政治学 |
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 | 国家治理研究 | 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 |
| 国际政治前沿问题研究 |
|
(三)导师指导
本学科点遵循学校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及管理等相关制度,形成较为完备的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选聘、培训、考核和评价机制,定期调整和增补指导教师。2023年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32人,正高级职称7人,占比21.87%;副高级职称12人,占比37.5%;博士学位19人,占比59.37%;50岁以下中青年教师22人,占比68.75%;博士生导师1人,占比3.12%。2023年新增补指导教师3人。导师队伍结构合理,主要毕业于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能从学风学术道德、知识体系培养、职业能力、学位论文指导等方面有效的指导研究生,师资队伍的专业背景丰富,涉及哲学、政治学理论、国际政治、民族政治学、民族理论等,建有省部级政治学研究生导师团队1个,为政治学学科发展为既具专业性又具综合性的社会科学学科坚定了良好的专业基础。
(四)学术训练
为加强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训练,本学位点采取了如下措施:
1.文献阅读、实践活动、学术活动
(1)要求硕士研究生广泛阅读各种专业文献、资料和论著,专业学术经典的阅读量应在50部以上。学院定期组织读书活动,由教师指导阅读本专业重点文献,在读期间至少参加10次读书活动并提交读书笔记。经指导教师和学院认定文献阅读环节合格,计1学分。
(2)硕士研究生必须主动参加校内外各种学术活动、学术讲座,以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在读期间完成以下活动至少二项:参加校内外学术讲座和会议10次,主持校级及以上科研课题,参与导师课题研究,撰写并公开发表专业学术论文。经指导教师和学院认定学术活动环节合格,计1学分。
(3)硕士研究生必须参加实践活动,在读期间完成以下活动至少一项:开展假期社会调查并提交报告2篇,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或其他单位实习累计2个月,受聘担任校内研究生“三助”岗位。经指导教师和学院认定实践活动环节合格,计1学分。
2.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重在检查研究生对专业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结合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方向考察专业经典文献的研读情况。由学院组成考核专家组,考核以口试的方式进行。考核结果评定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档,不计入学分。考核结果合格者可按培养计划进行硕士学位论文开题,考核不合格者延期半年重新申请考核,直至考核合格方可申请开题。
2023年,本学科点授予学术型硕士学位25人。本学科点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学科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总体质量高,研究生毕业后的初次就业率达到64%。在培养质量方面,本学科点所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学科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总体质量高。2023年,在读研究生在发表学术论文12篇,获省教育厅科研课题立项3项,校级科研课题立项5项。
表4:研究生科研课题立项
姓名 | 专业 | 级别 | 题目 |
唐粤芳 | 中外政治制度 | 省厅级 |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促进云南民族地区治理的功能及其开发研究 |
王淑萍 | 政治学理论 | 省厅级 | 中老边民的多重身份认同问题调查研究 |
李娜 | 政治学理论 | 省厅级 | 中越边民参与强边固防实践研究——以云南H县为例 |
张法阳 | 中外政治制度 | 校级 | 中越边境民族地区文化润边实践研究——以广西那良镇为例 |
刘梦霞 | 中外政治制度 | 校级 | 政治传播效果视角下政务直播形式比较探究 |
曹国娜 | 中外政治制度 | 校级 | 乡村振兴进程中云南抵边村落留守妇女政治参与研究 |
田鑫淼 | 中外政治制度 | 校级 | 流动人口参与城中村社区治理共同体构建机制研究——基于邢台市市Y社区的考察 |
王婉婷 | 中外政治制度 | 校级 | 中老铁路推动云南沿途乡镇振兴研究 |
(五)学术交流
1.主办学术会议等学术交流活动情况。2023年本学位点主办或承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3次。研究生在会议期间大量投稿并进行了分组讨论发言。
2.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情况。我校鼓励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参加学术讲座,并对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给予一定经费支持。2023年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达到30多人次,做会议发言及提交参会论文18篇。
3.研究生听讲座情况。2023年本学位点邀请了南京大学童星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周少青研究员、云南大学蒋红教授、云南大学邓崧教授等到校做学术报告,并对青年学者和研究生进行科研指导。
(六)分流淘汰
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要求,本学位点加强培养关键环节质量监控,完善研究生学位外语资格考试、中期考核、学位论文开题、外审等制度,按照培养方案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进行分流退出,做好学生分流退出服务工作,严格规范各类研究生学籍年限管理。2023年本学位点均未有研究生因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或者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而被清退处理情况。
(七)论文质量
1.严格遵循开题、答辩相关制度。本学位点严格按照《云南民族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云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评阅及答辩管理办法》等文件规定组织开展学位论文相关工作。
①开题环节。要求研究生论文选题符合政治学学科性质,有清晰的研究问题,有可操作完成的可行性,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答辩专家组由1位校外专家与4位校内专家组成,由校外专家担任答辩主席。答辩专家组严格按照上述开题要求进行评审,并对研究生的开题报告提出可操作的修改意见。未达到要求的研究生,需要进行二次开题答辩。2023年,有5位研究生进行了二次开题答辩。
②预答辩。要求研究生论文选题符合政治学学科性质,有清晰的研究问题,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字数达到规定要求,格式符合规范,论文结构严谨,研究思路清晰,研究方法使用得当,文字表述精准规范,要能体现理论价值或实际应用价值。答辩专家组由1位校外专家与4位校内专家组成,由校外专家担任答辩主席。答辩专家组严格按照上述论文答辩要求进行评审,并对研究生的论文提出可操作的修改意见。2023年,在预答辩环节中,有6位同学需要对论文做重大修改。
③查重环节。要求每篇学位论文的重复率不高于20%,通过查重检测和院内审核方可提交校外专家盲审,盲审率须达到100%。学位论文通过盲审的研究生方能参加正式答辩。其中,论文文字复制比≤20%为通过查重检测,经导师审核后,可以直接进行学位论文盲审;论文文字复制比>30%(不含30%)的为未通过查重检测,修改论文半年后方可重新申请学位论文检测;硕士论文文字复制比介于20%-30%的,暂缓送审并在7天内进行修改,修改后经导师签字同意可以申请复检一次,若复检结果≤20%的为检测通过,可以继续进行学位论文匿名评阅,若复检结果>20%(不含20%)的为未通过检测,修改论文半年后方可重新申请学位论文检测。
④正式答辩。要求研究生论文选题符合政治学学科性质,有清晰的研究问题,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论文结构严谨,研究思路清晰,研究方法使用得当,文字表述精准规范,有创新性学术观点,要能体现理论价值或实际应用价值。答辩专家组由1位校外专家与4位校内专家组成,由校外专家担任答辩主席。答辩专家组严格按照上述论文答辩要求进行评审,并对研究生的论文提出可操作的修改意见。2023年,研究生全部通过论文答辩。
2.积极参加论文抽检、评审。2023年,本学位点研究生论文查重均符合学校规定的不高于20%的要求,论文盲审通过率达100%以上,论文质量较高,没有出现抄袭、学术不端行为;论文抽检结果均达到合格以上,没有出现被认定为“有问题的学位论文”的情况。
3.论文质量及社会评价稳步提升。本学位点严格按照开题、查重、答辩、盲审等环节的相关要求评审学位论文。2023年,本学位点学位论文均达到了培养质量的各项要求,没有出现不合格情况。校外盲审专家和答辩中聘请的校外专家反馈的各项指标均表现良好,具有较好的社会声誉。其中,4篇学位论文获得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2023年校级优秀硕士毕业论文名单 |
序号 | 专业 | 论文题目 | 学生姓名 | 导师姓名 |
1 | 政治学理论 | 昭通市靖安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公共治理机制研究 | 李昊 | 陆海发 |
2 | 政治学理论 | 法国国民联盟的政治取向与政治影响研究 | 高宇 | 陈德顺 |
3 | 中外政治制度 | 镇雄县P镇返乡农民工参与村社治理研究 | 邓春梅 | 吕朝辉 |
4 | 中外政治制度 | 政治传播视阈下的党务公开制度研究——以昆明市为例 | 周之舟 | 李普者 |
(八)学风教育
1.开展形式多样的学风教育活动。本学点主要依托课堂教育、报告会、硕士生导师教导等形式进行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在学位点的严格要求与导师的教导督促下,研究生自觉遵守学校纪律,学习态度端正,学习风气良好,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水平优良。
2.开展学风督查活动。通过教授委员会、聘请研究生教学督导等方式对研究生培养环节进行监督,严格执行《云南民族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规范》等规章制度,对违纪的研究生,不允许参评各类评奖评优、奖助学金,并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或纪律处分。纪律处分包括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和开除学籍。
(九)管理服务
1.学校研究生院提供优质管理服务。我校研究生院作为研究生的主管部门,建立全面的制度规章和组织机构,制订了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试卷保密、命题、评卷、复试及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录取、招生保密考试管理制度等,对研究生招生、培养、就业等进行全方位管理。另外,学校研究生院建立了完备的研究生权益保障制度,配有专人负责对研究生日常事务进行管理。
2.学院提供常态化管理服务。学位点所在学院为抓好研究生日常管理服务工作,设立专门岗位负责研究生日常管理,并严格按照比例要求配备研究生辅导员,对研究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安排、评优评奖、社会实践等多方面的工作提供管理服务。通过校院两级管理机构较好地服务于研究生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形成了完备的管理体系,管理人员配备合理,未发生过责任事故,研究生对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奖勤助学等方面的工作都比较满意。
3.学位点导师队伍提供多元化管理服务。学位点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管理服务,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明确导师职责,以过程管理为重心,开展特色鲜明和形式多元的导师培训活动。导师队伍提供的管理服务涉及心理疏导、学业指导、读书会、学术研讨会、学术讲座、田野调查等诸多方面。
(十)就业发展
政治学学科立足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实际需求,主动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边疆民族地区发展,建立起与之相应并不断发展的培养体系。政治学学科培养了一大批具备从事政治研究和实际政治工作能力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毕业生遍及省内外各级党政部门、司法机关、企事业组织、科研院所、各级学校等单位,为边疆民族地区建设发展、团结进步和繁荣稳定作出了贡献。
2023年,政治学研究生初次毕业率达64%。其中,有4位毕业生就业于高等教育单位,1位毕业生就业于国有企业,1位毕业生就业于党政机关,6位就业于事业单位,2位毕业生就业于中初教育单位,2位毕业生就业于大中民营型企业。此外,毕业生在相关领域内做出了一定的突出贡献,例如,就职于上海东方龙商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杨季明,担任运营部总监,积极参加招商引资培训工作,相关理论知识与专业能力较好,被评为全国首批招商培训讲师A级荣誉;就职于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的程子恒,获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教学选题能力比赛二等奖,并成功开设校级公开课;就职于云南省委党校的徐文平,获云南省委组织部首届“党建论坛”征文三等奖。
四、社会服务贡献
2023年学位点教师围绕国家发展需求和云南省发展定位,结合社会热点难点,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撰写咨询报告,建言献策,4份咨询报告被认可采纳,获2项横向委托项目。
2023年,在提供资政方面,韦健锋撰写的《应警惕国际非政府组织在老活动对我造成的不利影响》被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采纳。邹怀强撰写的《缅甸国内武装冲突新变化及对我影响》被新华社采纳。
2023年学位点教师共发表12篇论文,其中CSSCI共计5篇,共出版著作1部,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研究成果。在承担的横向科研项目中,学位点教师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云南省发展战略,积极创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方式,助力兴边富民行动,全力推动边疆地区经济发展,切实履行高校教师承担的社会责任。
五、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1.立足于云南民族大学十分鲜明的“边疆—民族”特点,对于云南民族大学政治学科的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特色的体现依然有待提升。
2.学位点教师队伍博士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大学民族政治学、边疆治理等相关研究方向,研究成果相对集中于边疆治理和民族政治等相关成果,内部结构依然需要优化。
3.科研潜力有待深挖。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数不少,但重大和重点项目过少。此外,科研项目中结构不均衡,横向课题数量较少,这与现有人才队伍基数和社会服务定位不够匹配。
4.目前国际国内交流方面还缺乏稳定的平台和合作项目,对于柔性引进或是特聘高水平的国际国内学者助力学科建设,尚未形成稳定机制。
5.在如何加强与兄弟院校的学术共同体构建,探索形成具有边疆民族地区区域优势的学科集群方面,还没有明确的思路和办法。
6.在社会服务方面,学位点与体现边疆-民族特点的政府部门深度合作方面,需要进一步积极探索稳定可持续的合作机制。
(二)改进措施
1.立足于云南民族大学十分鲜明的“边疆-民族”特点,为政治学科突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特色,以培养边疆繁荣稳定推动者、民族团结进步促进者和周边外表等人才培养目标导向,建立健全各类制度和政策保障。
2.继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引进1名以上具有交叉学科背景、政治学专业功底扎实的高水平博士人才。
3.完善管理、服务、激励机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积极性、示范性,加强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培养等,力争在教育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取得更多的突破。
4.探索形成国际国内交流方面的稳定平台和合作项目,建立健全柔性引进或是特聘高水平的国际国内学者助力学科建设的稳定机制。
5.在如何加强与其他院校的学术共同体构建,探索形成具有边疆民族地区区域优势的学科集群方面,逐渐形成明确的思路和办法。
6.在社会服务方面,加强与体现边疆-民族特点的政府部门深度合作方面,2023年首先与云南省水上巡逻总队等积极探索稳定可持续的合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