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高校电力信息物理融合系统重点实验室,依托云南民族大学,是该校在智能电网及其通信系统领域的重要科研平台。实验室的建立旨在响应智能电网技术发展的迫切需求,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电力技术的深度融合,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实验室负责人李琰教授,拥有丰富的科研经验和卓越的学术成就。在她的带领下,实验室汇聚了一支由多位优秀学者和科研人员组成的团队。团队成员来自不同的学科背景,包括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通信工程等,形成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为实验室的科研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电力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多特征关联建模、电力信息物理系统脆弱性和鲁棒性研究等。其中,基于评价指标和联合仿真的脆弱性研究,以及电力信息物理系统网络攻击的风险传播机制研究,是实验室的重点研究内容。这些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智能电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还能为智能电网的应急响应和故障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在硬件设施方面,实验室配备了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仪器,包括高性能计算机、电力仿真系统、通信测试设备等,为科研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条件。同时,实验室还注重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与交流,通过产学研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实验室自成立以来,已经取得了多项重要的科研成果。团队成员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多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其中不乏被SCI、EI等权威检索机构收录的论文。此外,实验室还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为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未来,云南省高校电力信息物理融合系统重点实验室将继续秉承“创新、协作、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深化科研合作与交流,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和云南省的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