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始于1978年的云南民族学院数理系,1981年开始招收第一届物理专业本科学生,2009年更名为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学院以工程类专业为办学主体,以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性”、“边疆性”、“国际性”为办学宗旨,是云南民族大学中规模最大、签约就业率最高的学院之一。学院全体教师秉承“格物致理、知行相济”的院训,已为国家培养了全日制研究生、本、专科生及夜函大毕业生6000余人。毕业生分布在全省各地及全国24个省区市,大多已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
学院具有信息与通信工程学术型硕士学位、电气工程和电子信息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电子信息专业型博士学位省级培育点和电气工程学术型硕士学位省级培育点。学院有4个工学(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人工智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一个理学(物理学)四年制本科专业。其中“电子信息工程”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也是省级本科特色专业和省级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物理学为校级一流本科专业。电气信息工程实验中心、电气工程虚拟仿真中心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拥有云南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1个、云南省先进技术融合创新重点实验室1个,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5个,云南省高校工程中心1个,具体实验室情况如下:
平台名称 | 设立部门 | 负责人 | 设立时间 |
无人自主系统研究重点实验 | 云南省科技厅 | 唐嘉宁 | 2023 |
高原环境无人自主系统重点实验室 | 省级部门 | 唐嘉宁 | 2022 |
云南省高校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重点实验 | 云南省教育厅 | 高飞 | 2009 |
云南省高校信息与通信安全灾备重点实验室 | 云南省教育厅 | 范菁 | 2018 |
云南省高校电力信息物理融合系统重点实验室 | 云南省教育厅 | 李琰 | 2020 |
云南省高校民族文化资源信息化重点实验 | 云南省教育厅 | 范菁 | 2010 |
云南省高校多域无人机系统信息化与智能化重点实验室 | 云南省教育厅 | 周思达 | 2019 |
云南省高校民族语言文化信息化工程中心 | 云南省教育厅 | 王嘉梅 | 2011 |
学院拥有物理与电气信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楼宇智能控制技术实训实验室、华为数字经济学生实习基地等教育教学平台。学院师生以通信网络理论与技术、无人自主系统、无人机路径规划与定位、无人机智慧边防、无人驾驶与人工智能系统、通信信号处理、机器学习、医学生物信号、少数民族资源信息化与处理、智能系统及检测技术、计算物理与数据分析、黑洞物理、凝聚态物理与新功能材料、复杂力学计算、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与开发、岩石力学等方面开展广泛的交叉研究。先后建成云南省研究生优质课程2门、云南省研究生教学案例库示范项目8个、云南省学术型研究生导师团队1个、云南省专业型研究生导师团队2个。学院获国家级、省部级项目70余项;获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2项、协同育人项目20余项;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获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教育教学项目10余项;获省级以上教学类项目立项获奖90多人,1名老师获省级教学名师,5名获校级教学名师;发表SCI论文40余篇、EI 30余篇、中文核心40余篇。
学院现有全日制学生约1700余名,教职工55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0人,副高级职称15人,中级职称21人,博士(后)学位教师28人,硕士学位教师25人,有海外留学经历教师8人,云南省教学名师1人,北京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1人,云南省高层次人才10人,包括云南省“千人计划”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云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1人,“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2人,云南省“三区”科技人才5人。学院非常重视对外合作与交流。学院教师与中铁昆明大型养护设备集团公司合作开发了新一代控制系统与设备,为提升本土企业的自动化能力做出了积极贡献;与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夏洛特分校网络研究实验室签订了成立联合实验室的合作协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江学者李赞受聘为学校特聘教授,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行为信息学专家操龙兵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徐宗本院士为本学科点的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