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优秀校友:俸明荟·2024年度云南省“最美政法干警”——践行司法初心 守护茶乡和谐

发布日期:2025-04-18 作者: 来源: 点击:

4月2日下午,云南省政法干警先进事迹分享会暨2024年度“最美政法干警”发布仪式在昆明海埂会堂举行。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勐库人民法庭庭长俸明荟荣获2024年度云南省“最美政法干警”荣誉称号。

俸明荟,女,傣族,1990年3月生,毕业于云南民族大学法学院2013届法官2班。临沧市第五届人大代表,2013年进入双江县人民法院工作,现任勐库人民法庭庭长、一级法官,先后获评“全省法院人民法庭工作成绩突出个人”、2023年度临沧市“最美政法干警”。


图片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她的故事。

2009年,未满18岁的俸明荟坐着汽车去云南民族大学读书。“内心十分自豪,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成为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首届少数民族法官定向培养的一员,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回忆起来,她的眼神似乎还带着少年的青涩。

2017年,俸明荟走上了法台,她对司法事业的热爱有增无减,充满干劲。自2020年担任勐库法庭副庭长以来,她以身作则,事无巨细。勐库法庭辖区范围广,案件类型多样,她热情接待当事人、用心细致办案、组织人员力量、合力化解矛盾纠纷,赢得辖区群众一致好评。她牢记初心厚植为民情怀,创新构建“人大代表履职+双语司法服务+茶文化调解”三维工作体系,将“法官驻庭”转化为“治理下沉”的生动实践。

俸明荟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法官,尽管我自身的力量很小,但是能借助法院这个大平台,在办理案件中帮助群众,把党的温度传递到基层,我所做的一切就有价值。”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她选择“用行动作答”。为了让当事人少花钱、少跑路,她坚持走巡回开庭,带着国徽走村串寨进茶山,送法下乡、巡回办案,开展法治宣传进乡镇、进社区、进村组、进校园活动11场次,巡回办案300余件,调解结案率达85%以上,达到调解一案,教育一片,影响一方的效果。

她把群众当家人、把案件当家事,把司法触角延伸至基层治理的最末端,充分发挥人民法庭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以“如我在诉”的意识,用心用情办好每一起民生案件。任勐库人民法庭庭长以来,共接待来访群众1748余人次,审结各类民商事案件687件,其中以调解、撤诉方式结案430件,调撤率88.46%,没有因处理不妥、不及时、不细致而形成矛盾激化或造成当事人的上访案件发生。


图片


她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将调解工作贯穿于案件全过程,把制茶、泡茶、品茶的文化传统和当地群众生活习惯相结合,以茶为引为茶乡矛盾纠纷定制“良方”,用“第一杯茶消消气、第二杯茶说说事、第三杯茶谈谈心、第四杯茶握握手”方式,在一说、一话、一品、一交心中为村民化解矛盾、解开心结。她深知只有深入基层俯下身子用心倾听,才能当好民意“传声筒”“代言人”。自担任市第五届人民代表以来,提出反映民生问题的各种意见建议议案10余条。

双江县内居住着23个少数民族,是多元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作为土生土长的傣族姑娘,她把民俗习惯、传统文化和法律相结合,利用双语法官语言优势,把法律条文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语言,用身边“小案件”解读“大道理”,提升法治宣传辨识度和实效性,用傣、汉语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让民族同胞深入了解党的政策、聆听党的声音和感受党的关怀,让党的二十大精神进入寻常百姓家,树牢茶山各族人民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图片


图文来源:云南政法 云南高院 双江先锋

                编辑:  李媛媛 陈建蓉 何雯雯

                初审(校):司润荣

                复审(校):滕文标

                终审(校):婻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