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业提升专栏(第二十期)丨优秀学子事迹篇——周必凤:永远开满了鲜花

发布日期:2024-12-20 作者: 来源: 点击:
最慢的脚步不是跬步,而是徘徊;最快的脚步不是冲刺,而是坚持。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考研的准备工作,进行科学有效的复习,小编采访了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2020级法学2班法学专业周必凤同学。

周必凤是云南民族大学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2020级法学2班的优秀学生,她在校期间努力学习,成功上岸云南民族大学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民商法学专业。曾荣获2023—2024学年国家励志奖学金。

图片

下面,让我们听听周必凤同学分享的考研经验,从中获得启发。
一、考研动机
个人提升方面,我认为读研是一个很好的自我提升的机会,我之前通过一些渠道了解到,比起本科阶段大多数学习都是浅尝辄止,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会更加注重在某一个专业领域系统深入的学习,这对于提升我个人的学习能力,深入思考能力来说是一个非常有帮助的经历。而且不管是考研还是读研,都是非常好的提升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能力的机会。
职业发展方面,目前社会上优秀的人才很多,社会竞争和内卷也是比较严重的,之前我去参加过学校的校招,了解到如果想进到一些好的单位并且有比较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学历是必不可少的敲门砖,我深知目前本科学历已经不足以支撑帮助我进入到这些梦寐以求平台,所以我选择考研深造,提升个人竞争力。
二、考研的准备
1.确定考研专业和目标院校:需要根据个人兴趣、职业规划以及所学专业来确定考研专业,同时通过研招网和高校官网了解目标院校的招生信息、专业目录、考试科目等 。
2.收集备考资料:包括英语、政治、专业课等科目的资料,可以通过研招网、高校官网、考研论坛、咨询学长学姐等途径获取。
3.制定备考计划: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包括单词背诵、网课学习、真题刷题等。
4.报名和确认: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预报名和正式报名,准备好个人实名信息、学历学籍、户籍档案等材料 。
三、复习的过程
1.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
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合理、科学、完整的复习计划。复习计划里一定要明确一点:多长时间内,完成什么内容的复习。 计划要做细,最好细致到一周内(甚至一天内)完成什么内容的复习。这样详细的计划会让你的复习更有目标感,也更容易落实。考研复习就像马拉松,以一定的步伐有节奏地坚持跑下去,才能取得好成绩。
2.及时完成计划的学习任务
制定了复习计划,就一定要努力督促自己严格执行。 建议把每个任务分割成小任务,根据复习时间和复习内容,合理安排好每个时间段复习什么具体内容。利于自己每个时间段内集中做一件事,避免精神不集中。
3.勤做笔记会做笔记
养成动手做笔记的好习惯,对于不懂的、有疑问的问题,关键的信息和知识点,进行着重标记,必要的时候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区分,但也不要花花绿绿的,建议不要超过三种颜色,颜色过多也不利于再次复习。
4.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尝试回忆”,就是对所学内容进行温习巩固时,先不看课本、笔记,而是进行回忆,回忆之后与课本、笔记对照,查漏补缺。举例来说,当识记完一部分知识点之后,合上书,将刚才所识记的内容在头脑里过一遍。遇到回忆不起来的,再重新识记这部分内容。也可以是空闲时间头脑里想几个关于刚才识记内容的问题,然后回忆式作答。回答不出来的问题,回到自习室后的马上翻看书或将之记下来。
四、考研复习过程中的难忘瞬间
最难忘的瞬间应该就是已经准备了很久的专业课,考研报名的时候发现有一科准备错了,给朋友打电话一边哭一边找这一科的资料。
五、个人建议
1.关于择校
择校一定要认清自己的目标,不要盲目选择名校,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
2.关于报班
根据自己是否需要和经济能力来定,说实话,无论报班还是自学都需要自己认真努力付出。
3.关于备考时间
不要听信那些三个月、五个月上岸的话,那是极个别,也别因此而焦虑。
4.关于学习计划
学习第一步就是要给自己制定好每日计划。一寸光阴一寸金,千万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哦!
5.复习资料多就好?
NO!考研是一场信息战,但绝不是信息量来判断的,而是掌握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6.关于心态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一定要相信自己,坚持下去不要摆烂。
六、目前的学习生活状态
考研的时候选择了本科院校云南民族大学,熟悉的地方,熟悉的老师与一部分熟悉的同学让我很快适应我的研究生生活。
七、想对学弟学妹们说的话以及个人感悟
功不唐捐,玉汝以成。
所有的努力,都不会白白付出,必然会有回报的。 苦尽甘来,春暖,花自然会开。
本期优秀学子事迹篇,我们通过周必凤同学详细的备考分享,学习了择校、报班等经验。在无人问津的日子里,正是登峰造极的好时机。愿同学们都能沉下心来,度过最后的冲刺时刻。

   文图提供:周必凤

                    文稿整理:阮珂

                    编辑:蔡季润

                    初审(校):司润荣

                    复审(校):滕文标

                    终审(校):婻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