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败澜湄区域合作论坛”精彩回顾
发布日期:2024-12-17 作者: 来源:
点击:
2024年12月13日,云南民族大学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在昆明银园酒店举办“反腐败澜湄区域合作论坛”。来自云南省纪委省监委、云南省人民检察院、云南省法学会、新华社云南分社、北京周泰律师事务所、昆明市呈贡区司法局、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湖南大学、重庆大学、天津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广西民族大学、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单位的70余名领导、专家、学者参加。
论坛分为开幕式、主旨报告、主题研讨三个部分,围绕反腐败澜湄区域合作主题展开讨论。开幕式由云南民族大学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党委书记杨光明主持。云南民族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尹世堂,云南省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部副主任樊建东,云南省纪委省监委国际合作室主任马晋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尹世堂副校长代表云南民族大学向莅临论坛的领导、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学校办学历程,向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学校事业发展的同仁、各界朋友致以衷心感谢。他表示,希望通过此次论坛交流的平台,学习与会专家、学者对反腐败澜湄区域合作的真知灼见,共同为加强反腐败区域合作、推进廉洁“一带一路”建设贡献力量。樊建东副主任总结了云南省检察工作取得的成就,提出下一步全市检察机关将持续深化“以案为鉴,以案促改,以案促治”,推动共改共治,共建共立常态化。马晋涛主任分享了云南省反腐败的经验:一是云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二是云南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战略,共建廉洁丝绸之路。随后,举行了“反腐败澜湄区域合作论坛”征文颁奖仪式。在主旨报告环节,北京周泰律师事务所王兆峰主任就反腐败国际合作中律师的作用发表了看法,一是可以直接参与到反腐败追逃追赃的这项工作中来,二是参与反腐败的尽职调查。此外,应当加大对涉外人才的培养力度。北京师范大学黄风教授分享了他对“与东盟邻国刑事司法合作”的几点思考。相互尊重司法主权是我们在今后的合作中需坚持的一点,并且要加强律师的协作;在国际合作中要注重匹配信息度,建立长效机制;本国国民引入采取更灵活的做法等,最后指出,我们应当理解监察委在国际合作中的性质和地位。云南民族大学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侯东亮教授对主旨发言进行了总结,他指出睦邻友好、平等和协商互惠合作是我们的基本精神,并且阐述了完善涉外法律制度的重要性。下午的主题报告由三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反腐败合作经验与成就,由云南民族大学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曹鲲副教授主持。云南民族大学硕士生导师安琪副教授以“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中的跨境电子取证研究:挑战与应对”为题,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田湘波教授以“数智技术赋能澜湄区域反腐合作新未来:理据与路径—基于社会建构论分析视角”为题,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硕士生导师吴俐副教授以“中国向老挝请求刑事司法协助研究—以反跨境腐败为视角”为题,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硕士研究生杨佼镰同学以“中老反腐败合作的举措、挑战与未来”为题,云南民族大学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硕士研究生李卿瑞同学以“澜湄区域合作机制下跨境反腐败机遇与风险”为题,作了精彩发言。安琪副教授提出,当前我国国际刑事司法框架下的跨境电子数据调取问题面临重大挑战,她认为,在传统国际刑事司法难以应对跨境网络犯罪时,我国应承担大国责任,坚持数据主权立场,探索有效电子数据取证模式。优化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借鉴国际经验,设立差异化取证程序,完善证据审查规则,提升取证效率与合法性。田湘波教授采用社会建构论这一理论分析视角,探讨数智技术应用于区域反腐合作的理据和路径,以期达到数智反腐合作与社会系统整合的效果。吴俐副教授指出,在面对日益严重的跨境腐败犯罪,我国目前仍存在不少阻碍,比如刑事司法协助条约不完善、引渡程度繁琐等问题。她提出,应尽快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解决之道,促进中老两国刑事司法协作统一。杨佼镰同学深入分析了目前中老两国在反腐败领域已经取得了突出成果,通过一系列的合作与协调,两国在反腐败的共识更进一步,更能推动两国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共同构建“一带一路”廉洁建设。李卿瑞同学认为,澜湄区域各国当前存在非常严重的腐败问题,各国的反腐败体制存在差异以及腐败犯罪“政治化”等风险影响到澜湄各国反腐合作有效进行。有必要采取发挥国家监察委员会在该区域内的主体作用、构建澜湄跨境反腐大数据应用平台以及推动区域内腐败犯罪“非政治化”等措施积极应对。与谈嘉宾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刘计划教授、云南民族大学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侯东亮教授就以上五位发言人的主题发言做了充分的总结,认为五位嘉宾从不同角度出发作出了内容丰富的汇报,对于我国反腐败区域合作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我国反腐败区域合作的前沿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考。第二单元:反腐败追赃追逃机制研究,由云南民族大学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龙悦宁副教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的博士研究生程照锦同学以“<刑事诉讼法>修改背景下贪污贿赂案件特别程序之整合”为题,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的博士研究生王肃仪同学以“跨境反腐败追赃机制的法律完善与国际合作路径”为题,云南民族大学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硕士研究生李梦如同学以“澜湄区域反腐败追赃合作机制研究”为题,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符琪琪同学以“‘澜湄合作’背景下区域追赃追逃合作机制研究”为题,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关于反腐败追赃追逃研究问题的精彩发言。程照锦同学分析了贪污贿赂案件中的违法所得没收程序与缺席审判程序的关联与区别,提出将其整合为缺席裁判程序并阐述整合思路、制度设计及配套规定的建议。王肃仪同学则以跨境反腐败追赃涉及国际法律框架与合作机制展开,讨论了我国在跨境反腐败追赃中面临的国际法律框架与合作机制挑战,提出借鉴外国经验优化我国法制的建议。李梦如同学研究了澜湄区域反腐败追逃追赃合作机制,指出现有机制的不足,强调了深化跨境追逃合作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繁荣和维护国际法治至关重要。符琪琪同学强调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反腐败合作的重要性,指出中国在跨境追逃上取得的成果及法律和合作机制方面的提升需求。与谈人云南省人民检察院第三监察部樊建东主任从实务角度客观评价了发言者们论文当中建议的可实施性,并肯定了跨境追赃追逃、特殊程序设置和民营企业贪腐犯罪处理等议题的文章对司法实践的指导价值。与谈人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暨法学院赵晨光副教授谈及,在这次会议中,发言者们深入探讨了反腐败追逃机制的多维度研究,强调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框架下的合作。此外,还提到非正式合作途径在国际执法合作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区域性机制和国际平台分享成功经验,推动全球反腐败工作的协同发展。第三单元:反腐败虚拟资产追回国际合作研究,由云南民族大学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硕士生导师杨晓静副教授主持。重庆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侯慧娟同学以“澜湄合作框架下虚拟资产追回的挑战与对策”为题,天津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周丽宁同学以“虚拟资产追回国际合作的困境与出路”为题,移动互联网政策分析师贾征宇以“涉腐虚拟财产跨境数据治理”为题,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凡忠以“区块链技术在虚拟资产追回中的应用与挑战”为题,云南民族大学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硕士生研究生刘梦瑶同学以“虚拟资产追回国际合作的司法程序问题研究”为题,分别作了精彩发言。侯慧娟同学针对澜湄区域虚拟资产追回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阐述了澜湄区域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挑战,并通过对区域内各国虚拟资产方面的政策,监管的差异以及国际合作中的障碍等因素的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周丽宁同学指出,虚拟资产与洗钱犯罪的结合使非法资产的转移日益复杂,因此,我们有必要探索多元化财产追回路径,不断完善传统正式合作方式。贾征宇移动互联网政策分析师认为,在热潮的当今时代,虚拟财产类跨国腐败治理需要基于大数据平台推进组织创新,中国和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需要就虚拟财产类腐败治理来建立“职能设计-周期管理-能力建设”的层层递进的关系。曾凡忠副教授探讨了区块链技术在虚拟资产追回中的应用场景及其面临的主要挑战。刘梦瑶同学提出了国际合作追回面临的诸多挑战,并以虚拟财产追回国际合作的司法程序问题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法律差异和技术难题等挑战,最后提出优化策略以及未来展望。云南民族大学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硕士生导师纳瑛副教授、云南大学法学院硕士生导师何永军教授作为与谈人,就以上五位发言人的主题发言对本单元的汇报内容做了充分的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闭幕式由云南民族大学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党委书记杨光明作总结发言。杨光明书记提到,本次论坛汇聚了众多专家学者的智慧,通过深入的探讨和提出建设性意见,为澜湄区域反腐败合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支持。他坚信,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澜湄区域的反腐败合作将取得显著成效,并为全球反腐败斗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杨光明书记代表主办方,诚挚的感谢所有参与论坛的专家学者们,论坛的成功举办离不开所有嘉宾的积极参与。展望未来,各方将继续遵循国际准则和双边协议,致力于深化合作,推动反腐败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图文:阮珂、李瑶、徐文倩、李玥林
编辑: 蔡季润
初审(校):司润荣
复审(校):滕文标
终审(校):婻柯